《皇漢之夢》(70) 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2 posters
《皇漢之夢》(70) 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刘忠良
新著《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卫生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日前表示,“想通过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那是饮鸩止渴。在一个时期内,出生人口多了好像延缓了老龄化,但是过了这个时期,老年人增多了,老龄化照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不太懂人口问题的读者看来,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话似乎有道理。实际上,这是计生委一贯的错误人口宣传之一,错的非常简单。
老龄化由两个原因组成,一是寿命延长,二是生育率降低。随着寿命延长,老龄化会加重,但如果生育率不是太低,老龄化就不会非常严重。比如美国维持在2.1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老龄化发展一直非常慢,且相对比较低,年龄中位数长期维持在中等水平,在发达国家中最有活力。
相反,日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生育率超低,老龄化快速发展。在这些国家,最有消费活力和最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口在快速减少,经济社会发展低迷,社会养老压力大,国家债务负担在老龄化之下越来越重。在经济上,日本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是日本一再“失去十年”的最根本原因。与几十年前相比,欧洲模式没有多大变化,但为什么发生“欧债危机”了呢?这也是低生育率所导致的重老龄化的结果。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人口养活不工作人口,养老出现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口结构问题,实质就是老人比重大,社会的养老负担因此过重。决定人口结构的是生育率、人均寿命和移民。人均寿命无法控制,移民对人口大国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所以决定未来中国人口结构的就是中国生育率的高低。因此,长期解决中国等国家未来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生育率,也即鼓励多生孩子。
按照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说法,中国应该一个孩子也不生,这样等这些老人死光了,中国没有人了,也就无所谓养老了。这就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办法吗?
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寿命无法控制,减少自己孩子然后移入其他民族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改善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必然是多放开生育或鼓励生育。只有鼓励生育,把生育率提上去,才能改变未来中国“超级老龄化”和陷入“未富先老”的悲惨命运!
由于超低生育率,中国已经严重少子化了。面对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一些人似乎对养老问题并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养老、社会养老或自己积累财富养老。但是,国家养老的资金哪里来?是从工作人口身上获得的。社会又是谁?社会养老的力量还是工作人口。所谓自己给自己养老,自己存的钱或投资收益只是一堆纸或一个数字符号,还得依靠劳动人口的劳动才能变成真东西。所有的养老方式,真正的依靠者和养老供给者是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的孩子。只有劳动人口的劳动,老人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才能实际兑现。而未来的劳动人口,只能是现在的孩子。如果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没有孩子,就不会有人给老人养老,所有的货币只不过是一堆废纸,一切养老方式也都无法存在。
一些中国人对未来养老乐观的最大依据,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所谓养老制度的完善。在这些人看来,未来经济发展了,养老制度健全了,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了。按此说法,美国欧洲日本都应该养老问题更轻,因为他们经济发达且养老制度健全。但现实却相反,那些经济不发达、养老制度不健全但生育率高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养老压力最轻。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分析,经济发展不能解决养老问题。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老人也一样。特别是,人均寿命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人均医疗护理费用又随人口年龄提升而递增。而且中国人又是一个容易长寿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所导致的寿命延长很快。其最终结果是,经济发展不能够降低养老压力,反而很可能因为经济发展导致寿命延长和寿命延长所导致的医疗护理费用加速提高而最终导致养老压力升高。就像经济发展反而感到养孩子越来越难一样,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是养孩子的能力大幅降低,甚至养孩子还因此成为年轻人的“奢侈品”。经济发展未必能降低养老压力,从中国城乡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现在与过去的养老压力差别来看,经济发展反而提高养老压力。所以,说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是自欺欺人。
养老制度只是个壳子,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的劳动人口养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养老制度在养老人。养老制度的实质是怎样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养老,是分配社会资源而非创造社会资源。养老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更好的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从而让老人的养老处境相对更好一些。由于中国是未富先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完善养老制度只能是小幅度改善养老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现在生育率比中国高的发达国家,养老问题已经让他们捉襟见肘了,被迫削减养老金或推迟退休年龄,社会养老处于崩溃的边缘,生育率更低的中国会更好吗?如果说现在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接近崩溃,那未来重老龄化的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养老更难以持续。
所谓社会养老,也就是全社会的工作人口养活退休人口,或者说全社会的后代人养活全社会的前代人,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后代人才能保证这种模式的成功。现在,发达的且外来年轻人不断涌入(即受到很大的人口再生产补贴)的上海就已经面临大量的社保基金缺口,上海高呼自己的养老面临危机。但中国的超低生育率是全国性的,现在上海在受到国内其他地方大量人口再生产补贴的情况下还面临养老危机,但未来谁能补贴(庞大的)整个中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98亿。也就是说,现在是8.4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而到2035年,将是3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这和目前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水平相当。劳动年龄人口不会都参加劳动,实际上,到2035年中国就会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社会养老就是所有孩子作为社会的养老力量给社会上所有老人养老。但大家都抱着社会养老的心态都不想要孩子或多要孩子(即一个不要或仅要一个孩子),这个社会养老的“社会(力量)”又哪里来?由于未来中国的高度老龄化和人口快速衰减使人们对经济前景预期暗淡、对未来政府和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像今天的日本国民一样出于对破产边缘的社会养老的不信任,工作人口尤其是倒霉的年轻人更不愿交养老金,使后代人养前代人的社会养老模式濒临破产。就连日本的年轻人,也是日本最应该不爱储蓄的群体,也开始选择比较差的储蓄养老方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已经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至少储蓄养老还能让他们感到还有希望。到时候,中国的社会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比今天的日本还严重,社会养老模式根本不行。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由于社会养老会将养孩子的收益与养老脱钩,使养孩子的成本是自己的而养孩子的收益却是大家共享的,因此社会养老必然会大幅降低生孩子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降低生育率。而低生育率,必然加重未来的老龄化,使未来养老危机更加严重,也危害经济社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社会养老模式不仅使社会养老模式本身陷入恶性循环,连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也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还是商业养老保险,是最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危害最深的养老模式。
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前者“现收现付”,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实行的是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只会持续的缩水(相对于食品和服务价格更是缩水严重),而社会统筹部分在未来重老龄化下更没有保障。由于目前仅靠统筹账户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养老金发放,多数地区普遍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个人账户仅仅是记在账面上,是个“空账”,近年来这个“空账”以15%的速度增加,截至2011年已经达到2.23万亿。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若没有财政补贴养老金就早已出现支付缺口。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预计,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不提高生育率,未来中国的社会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在重老龄化之下,不仅面临养老资金危机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照料护理问题也非常严重。对421家庭来说,最坏的情况是未来一个孩子要养6个老人,这对独生子女来说压力是非常沉重的,对老人来说也不能指望有孩子的太多照顾,因为独生子女也要工作养活自己和家庭,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那么多老人?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对于失能老人,由于护理难道大、风险高,目前大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被迫只能依赖家庭养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
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2.18亿独生子女,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有2.18亿的独生子女家庭和4.36亿的独生子女父母。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有1.188亿65岁以上的老人,3300万失能老人占其27.77%,1080万完全失能老人占其9.09%。把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有1.21亿的失能独生子女父母,其中完全失能3693万。随着生育控制的继续实施和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长,这个数据还会增加。如果不及时转变人口政策,预计未来中国将至少有1.5亿以上的失能独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何堪重负?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独生子女父母,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失去独生子女)老人。“老年丧子”,碰上人生三大悲剧之一,谁来照顾他们?按照上述人口比例计算,未来这2000万丧失独生子女的父母中,又将有555万是失能老人。失去独子女又失能,他们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
现在中国老龄化还不是太重,如果现在失能了,或者失独了,这个社会还能承受得起,养老院或许还能收容得起。当然,就是目前情况,虽然劳动力相对还比较便宜,养老院也是非常不愿意接收失能老人,因为这给养老院造成的照料护理压力太大了。
等到未来,那就惨了,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家庭养老压力太大,无法承受,被迫推给养老院。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劳动力匮乏且昂贵,养老院面临极其庞大的老人,压力十分沉重。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导致中国未富先老,经济发展不振,财政不堪重负,对养老院的补助肯定不能像今天这样相对宽裕。这时候,相对于庞大的养老院需求,养老院的养老能力十分窘迫,不仅进养老院难,且养老院更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想想这些,那些失独又失能的老人未来怎么生活?
刘忠良
新著《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卫生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日前表示,“想通过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那是饮鸩止渴。在一个时期内,出生人口多了好像延缓了老龄化,但是过了这个时期,老年人增多了,老龄化照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不太懂人口问题的读者看来,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话似乎有道理。实际上,这是计生委一贯的错误人口宣传之一,错的非常简单。
老龄化由两个原因组成,一是寿命延长,二是生育率降低。随着寿命延长,老龄化会加重,但如果生育率不是太低,老龄化就不会非常严重。比如美国维持在2.1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老龄化发展一直非常慢,且相对比较低,年龄中位数长期维持在中等水平,在发达国家中最有活力。
相反,日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生育率超低,老龄化快速发展。在这些国家,最有消费活力和最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口在快速减少,经济社会发展低迷,社会养老压力大,国家债务负担在老龄化之下越来越重。在经济上,日本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是日本一再“失去十年”的最根本原因。与几十年前相比,欧洲模式没有多大变化,但为什么发生“欧债危机”了呢?这也是低生育率所导致的重老龄化的结果。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人口养活不工作人口,养老出现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口结构问题,实质就是老人比重大,社会的养老负担因此过重。决定人口结构的是生育率、人均寿命和移民。人均寿命无法控制,移民对人口大国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所以决定未来中国人口结构的就是中国生育率的高低。因此,长期解决中国等国家未来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生育率,也即鼓励多生孩子。
按照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说法,中国应该一个孩子也不生,这样等这些老人死光了,中国没有人了,也就无所谓养老了。这就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办法吗?
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寿命无法控制,减少自己孩子然后移入其他民族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改善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必然是多放开生育或鼓励生育。只有鼓励生育,把生育率提上去,才能改变未来中国“超级老龄化”和陷入“未富先老”的悲惨命运!
由于超低生育率,中国已经严重少子化了。面对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一些人似乎对养老问题并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养老、社会养老或自己积累财富养老。但是,国家养老的资金哪里来?是从工作人口身上获得的。社会又是谁?社会养老的力量还是工作人口。所谓自己给自己养老,自己存的钱或投资收益只是一堆纸或一个数字符号,还得依靠劳动人口的劳动才能变成真东西。所有的养老方式,真正的依靠者和养老供给者是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的孩子。只有劳动人口的劳动,老人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才能实际兑现。而未来的劳动人口,只能是现在的孩子。如果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没有孩子,就不会有人给老人养老,所有的货币只不过是一堆废纸,一切养老方式也都无法存在。
一些中国人对未来养老乐观的最大依据,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所谓养老制度的完善。在这些人看来,未来经济发展了,养老制度健全了,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了。按此说法,美国欧洲日本都应该养老问题更轻,因为他们经济发达且养老制度健全。但现实却相反,那些经济不发达、养老制度不健全但生育率高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养老压力最轻。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分析,经济发展不能解决养老问题。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老人也一样。特别是,人均寿命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人均医疗护理费用又随人口年龄提升而递增。而且中国人又是一个容易长寿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所导致的寿命延长很快。其最终结果是,经济发展不能够降低养老压力,反而很可能因为经济发展导致寿命延长和寿命延长所导致的医疗护理费用加速提高而最终导致养老压力升高。就像经济发展反而感到养孩子越来越难一样,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是养孩子的能力大幅降低,甚至养孩子还因此成为年轻人的“奢侈品”。经济发展未必能降低养老压力,从中国城乡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现在与过去的养老压力差别来看,经济发展反而提高养老压力。所以,说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是自欺欺人。
养老制度只是个壳子,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的劳动人口养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养老制度在养老人。养老制度的实质是怎样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养老,是分配社会资源而非创造社会资源。养老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更好的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从而让老人的养老处境相对更好一些。由于中国是未富先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完善养老制度只能是小幅度改善养老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现在生育率比中国高的发达国家,养老问题已经让他们捉襟见肘了,被迫削减养老金或推迟退休年龄,社会养老处于崩溃的边缘,生育率更低的中国会更好吗?如果说现在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接近崩溃,那未来重老龄化的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养老更难以持续。
所谓社会养老,也就是全社会的工作人口养活退休人口,或者说全社会的后代人养活全社会的前代人,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后代人才能保证这种模式的成功。现在,发达的且外来年轻人不断涌入(即受到很大的人口再生产补贴)的上海就已经面临大量的社保基金缺口,上海高呼自己的养老面临危机。但中国的超低生育率是全国性的,现在上海在受到国内其他地方大量人口再生产补贴的情况下还面临养老危机,但未来谁能补贴(庞大的)整个中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98亿。也就是说,现在是8.4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而到2035年,将是3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这和目前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水平相当。劳动年龄人口不会都参加劳动,实际上,到2035年中国就会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社会养老就是所有孩子作为社会的养老力量给社会上所有老人养老。但大家都抱着社会养老的心态都不想要孩子或多要孩子(即一个不要或仅要一个孩子),这个社会养老的“社会(力量)”又哪里来?由于未来中国的高度老龄化和人口快速衰减使人们对经济前景预期暗淡、对未来政府和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像今天的日本国民一样出于对破产边缘的社会养老的不信任,工作人口尤其是倒霉的年轻人更不愿交养老金,使后代人养前代人的社会养老模式濒临破产。就连日本的年轻人,也是日本最应该不爱储蓄的群体,也开始选择比较差的储蓄养老方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已经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至少储蓄养老还能让他们感到还有希望。到时候,中国的社会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比今天的日本还严重,社会养老模式根本不行。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由于社会养老会将养孩子的收益与养老脱钩,使养孩子的成本是自己的而养孩子的收益却是大家共享的,因此社会养老必然会大幅降低生孩子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降低生育率。而低生育率,必然加重未来的老龄化,使未来养老危机更加严重,也危害经济社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社会养老模式不仅使社会养老模式本身陷入恶性循环,连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也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还是商业养老保险,是最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危害最深的养老模式。
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前者“现收现付”,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实行的是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只会持续的缩水(相对于食品和服务价格更是缩水严重),而社会统筹部分在未来重老龄化下更没有保障。由于目前仅靠统筹账户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养老金发放,多数地区普遍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个人账户仅仅是记在账面上,是个“空账”,近年来这个“空账”以15%的速度增加,截至2011年已经达到2.23万亿。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若没有财政补贴养老金就早已出现支付缺口。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预计,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不提高生育率,未来中国的社会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在重老龄化之下,不仅面临养老资金危机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照料护理问题也非常严重。对421家庭来说,最坏的情况是未来一个孩子要养6个老人,这对独生子女来说压力是非常沉重的,对老人来说也不能指望有孩子的太多照顾,因为独生子女也要工作养活自己和家庭,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那么多老人?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对于失能老人,由于护理难道大、风险高,目前大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被迫只能依赖家庭养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
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2.18亿独生子女,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有2.18亿的独生子女家庭和4.36亿的独生子女父母。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有1.188亿65岁以上的老人,3300万失能老人占其27.77%,1080万完全失能老人占其9.09%。把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有1.21亿的失能独生子女父母,其中完全失能3693万。随着生育控制的继续实施和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长,这个数据还会增加。如果不及时转变人口政策,预计未来中国将至少有1.5亿以上的失能独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何堪重负?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独生子女父母,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失去独生子女)老人。“老年丧子”,碰上人生三大悲剧之一,谁来照顾他们?按照上述人口比例计算,未来这2000万丧失独生子女的父母中,又将有555万是失能老人。失去独子女又失能,他们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
现在中国老龄化还不是太重,如果现在失能了,或者失独了,这个社会还能承受得起,养老院或许还能收容得起。当然,就是目前情况,虽然劳动力相对还比较便宜,养老院也是非常不愿意接收失能老人,因为这给养老院造成的照料护理压力太大了。
等到未来,那就惨了,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家庭养老压力太大,无法承受,被迫推给养老院。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劳动力匮乏且昂贵,养老院面临极其庞大的老人,压力十分沉重。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导致中国未富先老,经济发展不振,财政不堪重负,对养老院的补助肯定不能像今天这样相对宽裕。这时候,相对于庞大的养老院需求,养老院的养老能力十分窘迫,不仅进养老院难,且养老院更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想想这些,那些失独又失能的老人未来怎么生活?
回复: 《皇漢之夢》(70) 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皇漢之夢》(70) 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由 Admin 今天1:26 am
.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刘忠良
新著《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卫生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日前表示,“想通过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那是饮鸩止渴。在一个时期内,出生人口多了好像延缓了老龄化,但是过了这个时期,老年人增多了,老龄化照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不太懂人口问题的读者看来,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话似乎有道理。实际上,这是计生委一贯的错误人口宣传之一,错的非常简单。
老龄化由两个原因组成,一是寿命延长,二是生育率降低。随着寿命延长,老龄化会加重,但如果生育率不是太低,老龄化就不会非常严重。比如美国维持在2.1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老龄化发展一直非常慢,且相对比较低,年龄中位数长期维持在中等水平,在发达国家中最有活力。
相反,日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生育率超低,老龄化快速发展。在这些国家,最有消费活力和最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口在快速减少,经济社会发展低迷,社会养老压力大,国家债务负担在老龄化之下越来越重。在经济上,日本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是日本一再“失去十年”的最根本原因。与几十年前相比,欧洲模式没有多大变化,但为什么发生“欧债危机”了呢?这也是低生育率所导致的重老龄化的结果。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人口养活不工作人口,养老出现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口结构问题,实质就是老人比重大,社会的养老负担因此过重。决定人口结构的是生育率、人均寿命和移民。人均寿命无法控制,移民对人口大国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所以决定未来中国人口结构的就是中国生育率的高低。因此,长期解决中国等国家未来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生育率,也即鼓励多生孩子。
按照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说法,中国应该一个孩子也不生,这样等这些老人死光了,中国没有人了,也就无所谓养老了。这就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办法吗?
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寿命无法控制,减少自己孩子然后移入其他民族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改善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必然是多放开生育或鼓励生育。只有鼓励生育,把生育率提上去,才能改变未来中国“超级老龄化”和陷入“未富先老”的悲惨命运!
由于超低生育率,中国已经严重少子化了。面对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一些人似乎对养老问题并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养老、社会养老或自己积累财富养老。但是,国家养老的资金哪里来?是从工作人口身上获得的。社会又是谁?社会养老的力量还是工作人口。所谓自己给自己养老,自己存的钱或投资收益只是一堆纸或一个数字符号,还得依靠劳动人口的劳动才能变成真东西。所有的养老方式,真正的依靠者和养老供给者是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的孩子。只有劳动人口的劳动,老人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才能实际兑现。而未来的劳动人口,只能是现在的孩子。如果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没有孩子,就不会有人给老人养老,所有的货币只不过是一堆废纸,一切养老方式也都无法存在。
一些中国人对未来养老乐观的最大依据,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所谓养老制度的完善。在这些人看来,未来经济发展了,养老制度健全了,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了。按此说法,美国欧洲日本都应该养老问题更轻,因为他们经济发达且养老制度健全。但现实却相反,那些经济不发达、养老制度不健全但生育率高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养老压力最轻。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分析,经济发展不能解决养老问题。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老人也一样。特别是,人均寿命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人均医疗护理费用又随人口年龄提升而递增。而且中国人又是一个容易长寿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所导致的寿命延长很快。其最终结果是,经济发展不能够降低养老压力,反而很可能因为经济发展导致寿命延长和寿命延长所导致的医疗护理费用加速提高而最终导致养老压力升高。就像经济发展反而感到养孩子越来越难一样,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是养孩子的能力大幅降低,甚至养孩子还因此成为年轻人的“奢侈品”。经济发展未必能降低养老压力,从中国城乡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现在与过去的养老压力差别来看,经济发展反而提高养老压力。所以,说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是自欺欺人。
养老制度只是个壳子,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的劳动人口养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养老制度在养老人。养老制度的实质是怎样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养老,是分配社会资源而非创造社会资源。养老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更好的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从而让老人的养老处境相对更好一些。由于中国是未富先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完善养老制度只能是小幅度改善养老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现在生育率比中国高的发达国家,养老问题已经让他们捉襟见肘了,被迫削减养老金或推迟退休年龄,社会养老处于崩溃的边缘,生育率更低的中国会更好吗?如果说现在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接近崩溃,那未来重老龄化的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养老更难以持续。
所谓社会养老,也就是全社会的工作人口养活退休人口,或者说全社会的后代人养活全社会的前代人,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后代人才能保证这种模式的成功。现在,发达的且外来年轻人不断涌入(即受到很大的人口再生产补贴)的上海就已经面临大量的社保基金缺口,上海高呼自己的养老面临危机。但中国的超低生育率是全国性的,现在上海在受到国内其他地方大量人口再生产补贴的情况下还面临养老危机,但未来谁能补贴(庞大的)整个中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98亿。也就是说,现在是8.4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而到2035年,将是3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这和目前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水平相当。劳动年龄人口不会都参加劳动,实际上,到2035年中国就会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社会养老就是所有孩子作为社会的养老力量给社会上所有老人养老。但大家都抱着社会养老的心态都不想要孩子或多要孩子(即一个不要或仅要一个孩子),这个社会养老的“社会(力量)”又哪里来?由于未来中国的高度老龄化和人口快速衰减使人们对经济前景预期暗淡、对未来政府和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像今天的日本国民一样出于对破产边缘的社会养老的不信任,工作人口尤其是倒霉的年轻人更不愿交养老金,使后代人养前代人的社会养老模式濒临破产。就连日本的年轻人,也是日本最应该不爱储蓄的群体,也开始选择比较差的储蓄养老方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已经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至少储蓄养老还能让他们感到还有希望。到时候,中国的社会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比今天的日本还严重,社会养老模式根本不行。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由于社会养老会将养孩子的收益与养老脱钩,使养孩子的成本是自己的而养孩子的收益却是大家共享的,因此社会养老必然会大幅降低生孩子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降低生育率。而低生育率,必然加重未来的老龄化,使未来养老危机更加严重,也危害经济社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社会养老模式不仅使社会养老模式本身陷入恶性循环,连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也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还是商业养老保险,是最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危害最深的养老模式。
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前者“现收现付”,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实行的是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只会持续的缩水(相对于食品和服务价格更是缩水严重),而社会统筹部分在未来重老龄化下更没有保障。由于目前仅靠统筹账户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养老金发放,多数地区普遍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个人账户仅仅是记在账面上,是个“空账”,近年来这个“空账”以15%的速度增加,截至2011年已经达到2.23万亿。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若没有财政补贴养老金就早已出现支付缺口。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预计,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不提高生育率,未来中国的社会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在重老龄化之下,不仅面临养老资金危机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照料护理问题也非常严重。对421家庭来说,最坏的情况是未来一个孩子要养6个老人,这对独生子女来说压力是非常沉重的,对老人来说也不能指望有孩子的太多照顾,因为独生子女也要工作养活自己和家庭,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那么多老人?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对于失能老人,由于护理难道大、风险高,目前大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被迫只能依赖家庭养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
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2.18亿独生子女,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有2.18亿的独生子女家庭和4.36亿的独生子女父母。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有1.188亿65岁以上的老人,3300万失能老人占其27.77%,1080万完全失能老人占其9.09%。把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有1.21亿的失能独生子女父母,其中完全失能3693万。随着生育控制的继续实施和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长,这个数据还会增加。如果不及时转变人口政策,预计未来中国将至少有1.5亿以上的失能独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何堪重负?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独生子女父母,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失去独生子女)老人。“老年丧子”,碰上人生三大悲剧之一,谁来照顾他们?按照上述人口比例计算,未来这2000万丧失独生子女的父母中,又将有555万是失能老人。失去独子女又失能,他们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
现在中国老龄化还不是太重,如果现在失能了,或者失独了,这个社会还能承受得起,养老院或许还能收容得起。当然,就是目前情况,虽然劳动力相对还比较便宜,养老院也是非常不愿意接收失能老人,因为这给养老院造成的照料护理压力太大了。
等到未来,那就惨了,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家庭养老压力太大,无法承受,被迫推给养老院。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劳动力匮乏且昂贵,养老院面临极其庞大的老人,压力十分沉重。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导致中国未富先老,经济发展不振,财政不堪重负,对养老院的补助肯定不能像今天这样相对宽裕。这时候,相对于庞大的养老院需求,养老院的养老能力十分窘迫,不仅进养老院难,且养老院更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想想这些,那些失独又失能的老人未来怎么生活?.
Admin
Admin
帖子数: 89
注册日期: 13-04-29
.
跟踪这个主题的回复
快速回复:
由 Admin 今天1:26 am
.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刘忠良
新著《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卫生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日前表示,“想通过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那是饮鸩止渴。在一个时期内,出生人口多了好像延缓了老龄化,但是过了这个时期,老年人增多了,老龄化照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不太懂人口问题的读者看来,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话似乎有道理。实际上,这是计生委一贯的错误人口宣传之一,错的非常简单。
老龄化由两个原因组成,一是寿命延长,二是生育率降低。随着寿命延长,老龄化会加重,但如果生育率不是太低,老龄化就不会非常严重。比如美国维持在2.1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老龄化发展一直非常慢,且相对比较低,年龄中位数长期维持在中等水平,在发达国家中最有活力。
相反,日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生育率超低,老龄化快速发展。在这些国家,最有消费活力和最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口在快速减少,经济社会发展低迷,社会养老压力大,国家债务负担在老龄化之下越来越重。在经济上,日本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是日本一再“失去十年”的最根本原因。与几十年前相比,欧洲模式没有多大变化,但为什么发生“欧债危机”了呢?这也是低生育率所导致的重老龄化的结果。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人口养活不工作人口,养老出现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口结构问题,实质就是老人比重大,社会的养老负担因此过重。决定人口结构的是生育率、人均寿命和移民。人均寿命无法控制,移民对人口大国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所以决定未来中国人口结构的就是中国生育率的高低。因此,长期解决中国等国家未来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生育率,也即鼓励多生孩子。
按照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说法,中国应该一个孩子也不生,这样等这些老人死光了,中国没有人了,也就无所谓养老了。这就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办法吗?
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寿命无法控制,减少自己孩子然后移入其他民族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改善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必然是多放开生育或鼓励生育。只有鼓励生育,把生育率提上去,才能改变未来中国“超级老龄化”和陷入“未富先老”的悲惨命运!
由于超低生育率,中国已经严重少子化了。面对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一些人似乎对养老问题并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养老、社会养老或自己积累财富养老。但是,国家养老的资金哪里来?是从工作人口身上获得的。社会又是谁?社会养老的力量还是工作人口。所谓自己给自己养老,自己存的钱或投资收益只是一堆纸或一个数字符号,还得依靠劳动人口的劳动才能变成真东西。所有的养老方式,真正的依靠者和养老供给者是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的孩子。只有劳动人口的劳动,老人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才能实际兑现。而未来的劳动人口,只能是现在的孩子。如果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没有孩子,就不会有人给老人养老,所有的货币只不过是一堆废纸,一切养老方式也都无法存在。
一些中国人对未来养老乐观的最大依据,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所谓养老制度的完善。在这些人看来,未来经济发展了,养老制度健全了,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了。按此说法,美国欧洲日本都应该养老问题更轻,因为他们经济发达且养老制度健全。但现实却相反,那些经济不发达、养老制度不健全但生育率高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养老压力最轻。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分析,经济发展不能解决养老问题。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老人也一样。特别是,人均寿命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人均医疗护理费用又随人口年龄提升而递增。而且中国人又是一个容易长寿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所导致的寿命延长很快。其最终结果是,经济发展不能够降低养老压力,反而很可能因为经济发展导致寿命延长和寿命延长所导致的医疗护理费用加速提高而最终导致养老压力升高。就像经济发展反而感到养孩子越来越难一样,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是养孩子的能力大幅降低,甚至养孩子还因此成为年轻人的“奢侈品”。经济发展未必能降低养老压力,从中国城乡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现在与过去的养老压力差别来看,经济发展反而提高养老压力。所以,说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是自欺欺人。
养老制度只是个壳子,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的劳动人口养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养老制度在养老人。养老制度的实质是怎样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养老,是分配社会资源而非创造社会资源。养老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更好的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从而让老人的养老处境相对更好一些。由于中国是未富先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完善养老制度只能是小幅度改善养老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现在生育率比中国高的发达国家,养老问题已经让他们捉襟见肘了,被迫削减养老金或推迟退休年龄,社会养老处于崩溃的边缘,生育率更低的中国会更好吗?如果说现在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接近崩溃,那未来重老龄化的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养老更难以持续。
所谓社会养老,也就是全社会的工作人口养活退休人口,或者说全社会的后代人养活全社会的前代人,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后代人才能保证这种模式的成功。现在,发达的且外来年轻人不断涌入(即受到很大的人口再生产补贴)的上海就已经面临大量的社保基金缺口,上海高呼自己的养老面临危机。但中国的超低生育率是全国性的,现在上海在受到国内其他地方大量人口再生产补贴的情况下还面临养老危机,但未来谁能补贴(庞大的)整个中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98亿。也就是说,现在是8.4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而到2035年,将是3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这和目前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水平相当。劳动年龄人口不会都参加劳动,实际上,到2035年中国就会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社会养老就是所有孩子作为社会的养老力量给社会上所有老人养老。但大家都抱着社会养老的心态都不想要孩子或多要孩子(即一个不要或仅要一个孩子),这个社会养老的“社会(力量)”又哪里来?由于未来中国的高度老龄化和人口快速衰减使人们对经济前景预期暗淡、对未来政府和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像今天的日本国民一样出于对破产边缘的社会养老的不信任,工作人口尤其是倒霉的年轻人更不愿交养老金,使后代人养前代人的社会养老模式濒临破产。就连日本的年轻人,也是日本最应该不爱储蓄的群体,也开始选择比较差的储蓄养老方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已经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至少储蓄养老还能让他们感到还有希望。到时候,中国的社会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比今天的日本还严重,社会养老模式根本不行。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由于社会养老会将养孩子的收益与养老脱钩,使养孩子的成本是自己的而养孩子的收益却是大家共享的,因此社会养老必然会大幅降低生孩子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降低生育率。而低生育率,必然加重未来的老龄化,使未来养老危机更加严重,也危害经济社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社会养老模式不仅使社会养老模式本身陷入恶性循环,连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也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还是商业养老保险,是最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危害最深的养老模式。
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前者“现收现付”,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实行的是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只会持续的缩水(相对于食品和服务价格更是缩水严重),而社会统筹部分在未来重老龄化下更没有保障。由于目前仅靠统筹账户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养老金发放,多数地区普遍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个人账户仅仅是记在账面上,是个“空账”,近年来这个“空账”以15%的速度增加,截至2011年已经达到2.23万亿。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若没有财政补贴养老金就早已出现支付缺口。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预计,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不提高生育率,未来中国的社会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在重老龄化之下,不仅面临养老资金危机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照料护理问题也非常严重。对421家庭来说,最坏的情况是未来一个孩子要养6个老人,这对独生子女来说压力是非常沉重的,对老人来说也不能指望有孩子的太多照顾,因为独生子女也要工作养活自己和家庭,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那么多老人?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对于失能老人,由于护理难道大、风险高,目前大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被迫只能依赖家庭养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
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2.18亿独生子女,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有2.18亿的独生子女家庭和4.36亿的独生子女父母。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有1.188亿65岁以上的老人,3300万失能老人占其27.77%,1080万完全失能老人占其9.09%。把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有1.21亿的失能独生子女父母,其中完全失能3693万。随着生育控制的继续实施和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长,这个数据还会增加。如果不及时转变人口政策,预计未来中国将至少有1.5亿以上的失能独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何堪重负?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独生子女父母,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失去独生子女)老人。“老年丧子”,碰上人生三大悲剧之一,谁来照顾他们?按照上述人口比例计算,未来这2000万丧失独生子女的父母中,又将有555万是失能老人。失去独子女又失能,他们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
现在中国老龄化还不是太重,如果现在失能了,或者失独了,这个社会还能承受得起,养老院或许还能收容得起。当然,就是目前情况,虽然劳动力相对还比较便宜,养老院也是非常不愿意接收失能老人,因为这给养老院造成的照料护理压力太大了。
等到未来,那就惨了,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家庭养老压力太大,无法承受,被迫推给养老院。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劳动力匮乏且昂贵,养老院面临极其庞大的老人,压力十分沉重。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导致中国未富先老,经济发展不振,财政不堪重负,对养老院的补助肯定不能像今天这样相对宽裕。这时候,相对于庞大的养老院需求,养老院的养老能力十分窘迫,不仅进养老院难,且养老院更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想想这些,那些失独又失能的老人未来怎么生活?.
Admin
Admin
帖子数: 89
注册日期: 13-04-29
.
跟踪这个主题的回复
快速回复:
梦想成真- 帖子数 : 80
注册日期 : 13-05-0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