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之梦》(六十二)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发展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希特勒
《皇漢之梦》(六十二)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发展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希特勒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发展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希特勒
lhz 發表於 : 週四 5月 30, 2013 7:28 am
註冊時間:週日 5月 20, 2012 1:55 pm
文章:1550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发展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希特勒
在某个论坛看帖子争论,一个人嘲笑说中国解放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比如钱学森之类是美国培养出来的,然后另一个人反唇相讥,那美国的科学家照样有一些是其他国家培养出来,移民到美国的:比如爱因斯坦,冯卡门,冯布劳恩
前面那个人就说了,美国就算有,也很少,你就列举出三个,说不出来更多了吧。
后面那个就不回应了,似乎真的是二战前后美国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是屈指可数的
看到这种争论的时候,我觉得很纳闷,在我的印象里,二战前后几乎是大半欧洲的科学精英都跑到美国去了,如果说中国两弹一星对外国科学家的依赖度是50%,那美国的依赖度估计就是百分之八十以上了。为什么有些人是相反的印象呢??
二战前的美国科学充其量只能算二三流的,希特勒几乎把整个欧洲最杰出的科学家都赶到了美国去,没有这些人,美国虽然经济上富裕,科学上肯定无法和苏联竞争,甚至能否和日本相比都是个问题。
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世界数学的中心在德国的哥廷根,那里聚集着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群体。搞数学的人如果能到哥廷根转一圈,那就是脸上有光了。
哥廷根的希尔伯特几乎是数学领域的教皇,在庞加莱死后,他成了所有数学家公认的精神领袖(那时候,苏联的数学大神,希尔伯特之后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科尔莫戈罗夫还年轻),在他的辐射下,一批批最杰出的数学家才他周围培养起来,聚集起来。那时候,有一句话,学数学的,打起背包去哥廷根,哥廷根几乎等于是数学界的宗教圣地一样。
这个时期的世界物理的中心同样在德国,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的发源都在德国。
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这众所周知了
量子力学的萌芽,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都是德国物理学家也不必说
创立量子力学的三大巨头,矩阵力学的建立者是德国的海森堡。
波动力学的建立者是奥地利人薛定谔,实质上也就是德国人,他的论文《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也是发表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
只有狄拉克是英国人,但狄拉克的工作也是建立在海森堡和薛定谔两人基础之上的
当然欧洲的另一个物理学中心是丹麦的哥本哈根,那里有波尔主持,但和德国也是紧密联系的,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基本上就是海森堡和波尔两人在狂热争辩中弄出来的。
不过希特勒上台,整个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本来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源源不断到德国去学习最好的数学,最前沿的物理,而后来就是希特勒源源不断的把德国本来群星璀璨的科学精英给驱赶到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
比如先说数学,在康斯坦斯写的《希尔伯特——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中有这么一段话
“哥廷根和巴黎之间的竞争已成往事,德国和法国都失去了整整一代数学家。美国却发现自己发了无以估量的大财,几乎所有希尔伯特学派的成员以及其他许多欧洲科学家全都永久移居到了这个国家。这些人里面,有本书多次提到的:
阿丁、柯朗、德拜、德恩、爱因斯坦、爱瓦尔德、费勒、弗朗克、佛里德里希、哥德尔、海林格、冯.卡门,兰德,勒威,纽格堡,冯诺依曼,埃米.诺特,诺德海姆,奥尔,波利亚,赛格,塔斯基,奥尔加.陶斯基,外尔,魏格纳”
这里每个人几乎都是科学界数学界的巨星,一些人们熟悉的冯诺依曼,冯卡门不过是其中普通一员而已,每个人的成就说出来都是令人咂舌的,许多人都是一个学科领域开山鼻祖级别的
人太多,这里挑几个,摘录一些相关介绍
外尔,德国数学家,1933年因纳粹迫害移居美国
“外尔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他的早期工作在分析学方面。其博士论文中把希尔伯特及其学生关于积分方程的工作推广到积分上限为无穷的情形,其后研究奇异特征值问题。外尔在1913年发表的著作《黎曼曲面的概念》,第一次给黎曼曲面奠定了严格的拓扑基础。1915─1933年,他研究与物理有关的数学问题,企图解决引力场与电磁场的统一理论问题,他的工作对以后发展起来的各种场论和广义微分几何学有深远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他从一般空间问题进而研究连续群的表示,导致他在1925─1927年最出色的工作,其中包括运用大范围方法研究半单李群的线性表示等。他还把经典有限群的结果扩张到紧群上去,又通过「酉技巧」扩张到非紧的半单群上。他引进的外尔群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量子力学产生后,他首先把群论应用到量子力学中。外尔对哲学始终有浓厚的兴趣。在关于数学基础问题的论战中,他赞同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反对非构造性的存在证明,反对康托的超限数。外尔的主要著作还有《空间,时间,物质》、《连续统》、《群论与量子力学》、《经典群》、《对称》、《数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1968年,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外尔全集》,共4卷。”
哥德尔 奥地利数学家,1940年移居美国
他的成就不必不多说了,他是数理逻辑,元数学领域宗师级的人物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更是家喻户晓,197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勋章
有点科普知识的人都知道他的地位
阿丁,德国数学家,1937年移居美国
近世抽象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就读于维也纳大学“他在数论、群论、环论(有一类环称为阿廷环)、域论、伽罗瓦理论、几何代数、代数拓扑、复变函数论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并创立了辫子理论。曾荣获美国数学会的科尔奖(数论)。证明了任意数域中的一般互反律(属于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中的第9题)。阿廷的著作主要有《Γ函数引论》(1931)、《伽罗瓦理论》(1942)和《代数几何学》(1957)等”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执政之后,因为阿丁妻子是犹太人,为避免迫害,一家人离开德国,1937年,移居美国,并任教于各大学
埃米.诺特,德国数学家,1933 年10 月底,移居美国
这也是大神级的数学家,连希尔伯特都叹服欣赏的
她是抽象代数的奠基人,摘录一些介绍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高度评价诺特的工作,称赞她是“自妇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来最杰出的富有创造性的数学天才”。爱因斯坦指出,凭借诺特所发现的方法,“纯粹数学成了逻辑思想的诗篇”。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数学家。”
“1921 年,她从不同领域的相似现象出发,把不同的对象加以抽象化、公理化,然后用统一的方法加以处理,完成了《环中的理想论》这篇重要论文。
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创造,它标志着抽象代数学真正成为一门数学分支,或者说标志着这门数学分支现代化的开端。诺特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誉为是“现代数学代数化的伟大先行者”,“抽象代数之母”。
1930 年,她的学生荷兰的范德瓦尔登系统总结了整个诺特学派的成就,出版了《近世代数学》一书,顿时风靡了世界数学界。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回忆青年时代见到这本书的情形时说:“看到这个在我面前展示的新世界,我简直惊呆了。””
“在德国法西斯眼里,犹太民族是下等民族,诺特也因此倍受歧视。 1929 年,诺特竟然被撵出居住的公寓。希特勒上台,对犹太人的迫害变本加厉。 1933 年 4 月,法西斯当局竟然剥夺了诺特教书的权利,将一批犹太教授逐出校园。 后来,诺特乘船去了美国,”
另外,物理中空间平移不变性和时间不变性分别对应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应该也是诺特提出来的,这是从最深刻的角度对物理学概念的贡献。
鼎鼎大名的柯朗。德国数学家 1933年离开德国,迁居美国
“柯朗出生在普鲁士帝国西里西亚省,“在哥廷根,柯朗成为著名数学家大卫 希尔伯特的助手,并于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
“柯朗于1933年离开德国,早于他的很多同事。虽然他被纳粹列为犹太民,但因他曾在德军前线服役并受伤,他侥幸没有被开除职务。但是,他的社会民主左派身份导致他最终还是没有受到这个豁免。”
他和希尔伯特合著的《数学物理方法》,是这个领域的圣经了
在一本数学辞典里对柯朗的介绍是“他对数学物理方程和复变函数论有重大贡献,他发展了狄里克雷原理,提出了保角映射和关于椭圆方程的数学物理边界问题的理论,研究了边界问题的特征函数和特征值的极值性质”
爱不拉罕.瓦尔德 原籍罗马尼亚,1938年因纳粹迫害移居美国
“他发展了统计决策理论,提出了一般的判决问题,引进了损失函数、风险函数、极大极小原则和最不利先验分布等重要概念;
建立了序贯分析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序贯概率比检验法,并证明该方法的最优性。
他还在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经济问题中取得了不少成果。
他的主要著作有《统计决策函数论》(1950)、《序贯分析》(1947),他的重要论文收集在《瓦尔德概率统计论文选集》(1955)中。”
费勒,原籍南斯拉夫,同样是德国哥廷根获得博士,并在哥廷根任教,1939年赴美国,
“费勒对概率论及其应用作出了贡献.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叠对数规律的一般形式、递归事件的振幅理论、经验分布中的极限定理等方面的论文.关于马尔可夫过程,费勒将福克尔──普兰克偏微分方程扩张到某种类型的积分微分方程,用古典分析的方法,做到了部分解决.在扩散过程中,费勒引进了一般微分算子.费勒还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对中的拉普拉斯算子以及与它相类似的算子,研究了使之成为正定半群的生成算子的最小算子的扩张,他还把这一结果向多维空间推广,作了种种探索.费勒将概率论应用于遗传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其著作《概率论及其应用引导》已被译成中文,由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在数学中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有:费勒过程、费勒链、费勒半群等等.”
勒威,德国数学家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后,,移居美国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由于偏微分方程方面的成就获得1985年的相当于数学诺贝尔奖的沃尔夫奖。 主要著作有变分法, 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与流体力学。
波利亚,匈牙利数学家,1940年移居美国
“青年时期在布达佩斯、维也纳、巴黎等地攻读数学、物理和哲学,获博士学位。1914年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任教,1938年任数理学院院长。”
“1963年获美国数学会功勋奖。他一生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和许多专著,在数学的广阔领域内有精深的造诣,对实变函数、复数函数、组合数学、概率论、数论、几何和微分方程等若干分支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留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术语和定理。他是法国科学院、美国全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
冯诺依曼,匈牙利数学家,本在德国的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任教,1930年去美国
他的成就也不必摘录了,地球人都知道
西格尔(C. L. Siegel) 德国数学家, 生于柏林,1940年赴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10月任该所教授
“由于在数论, 多复变函数,多复变解析函数等方面的研究1978年获首届沃尔夫奖。西格尔在数论方面发展了二次型的解析理论,给出超越数论及丢番图逼近的一些结果。在多复变函数论方面他进行了典型域的分类及辛几何的研究,同时为离散子群及相应模函数论开辟了重要方向。他在天体力学的三体问题及有关的微分方程方面也有重要工作。他与J.K.莫泽合著了《天体力学讲义》(1971)。”
上面是数学方面被纳粹赶到美国去的人物,由于见闻有限,估计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至于物理方面,因为纳粹的关系,直接间接被从欧洲赶到美国的也为数不少
比如和海森堡一起合作奠定量子力学基础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其实就是德国的)泡利,1935年到美国,1946年加入美国国籍,是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比如在核物理和基本粒子领域有重大贡献,首先实现用慢中子诱发裂变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也是因为不满法西斯统治,1938年借领取诺贝尔奖的机会跑到了美国去,他在芝加哥大学主持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的设计
有趣的是,首先实现核裂变试验的是意大利的费米,首先理论上确认核裂变实质的是德国(奥地利)的科学家,都是法西斯国家,结果都被赶到了美国去。
在《费米传》里有这样的介绍
“在这方面,柏林的皇家威廉化学研究所的一组工作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们是连为化学家奥托.哈恩与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和一位女物理学家丽丝.梅特娜。尽管丽丝.梅特娜是犹太人,她在纳粹政权的最初几年中却一直获准留在德国,因为她是奥地利人,她的国籍使她免受德国反犹法的牵连。可是,在德奥合并以后,她就被迫中断了她的研究工作并离开了德国。1938年12月,恩里克(就是费米)和我在斯德哥尔摩遇到她——一个忧虑重重,疲惫的妇女,带着一切流亡者共有的那种紧张神色”
“哈恩和斯特拉斯曼成功的把他们的结果通知了在斯德哥尔摩的丽丝.梅特娜,她立即前往哥本哈根,在那里她和她的侄子奥托.弗里茨——也是来自德国的逃难者——同波尔一起讨论了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的实验。当时恰好在波尔要来美国之前,他们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但铀分裂为两块时,也就是丽丝.梅特娜称为裂变的过程中,一定会释放出极其大量的核能,……他们大略计划了一个实验证实了他们的假说”
“当波尔抵达美国时,有一封电报正在等待着他,梅特勒和弗里茨已经极其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试验,并且得到了与他们的理论相符合的结果”
首先发现核裂变实质的是从德国被赶出来的物理学家,而大力促成美国进行原子弹研究的仍然是从德国被赶出来的物理学家
西拉德,是匈牙利出生的物理学家,“就学于柏林技术大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33年迁居英国(显然也是被纳粹的政策赶出来了)。1938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958年获爱因斯坦奖,1959年获原子能和平利用奖,1961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费米传》中说“西拉德反复不断向他的朋友谈论这件事,并打动了其中的一些人。1939年7月里,他和另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物理学家尤金.维格纳一起,在普林斯顿会晤了爱因斯坦”
“这三个人决定,他们起草一封信给罗斯福总统,并且由爱因斯坦署名”
信准备好后,“西拉德不会开车,就请了第三位匈牙利出生的物理学家,他的年轻的朋友爱德华.特勒来帮忙(找爱因斯坦),那一天是1939年8月2日”
最后就是罗斯福阅读了爱因斯坦的信件,任命了一个铀顾问委员会
这一整个事件链条里出力全部都是从欧洲被赶到美国的科学家,其中大部分是在德国学习并被培养成物理学家的人,
甚至最终参与洛斯阿拉莫斯基地制造原子弹的人群里都依旧有大量来自欧洲乃至德国的物理学家
比如费米夫人在《费米传》中提到的基地里碰到的德国出生的物理学家汉斯.贝特
“贝特很喜爱罗马,1932年又来了。在那个时候,他也分担了许多德国人对纳粹党和希特勒的权力崛起所感到的巨大恐惧。翌年,他离开了德国,先到英国,接着到美国”
“他在1943年春天来到洛斯阿拉莫斯。在那里他是理论物理学部的领导人,铀计划的许多成功都是出自这个部”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爱德华特勒,他不仅参与了原子弹制造,也是美国的氢弹之父,摘录一些介绍
“爱德华·特勒(1908年—2003年),“氢弹之父”。
“特勒将毕生的精力用以研发美国的核武器。他极力主张发展原子弹和氢弹、核能以及战略防御体系,因此对美国的国防和能源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一生中获得了许多奖章,其中包括艾伯特·爱因斯坦奖章,恩里科·弗米奖章、国家科学奖章和总统自由奖章。”
他同样是德国培养出来的物理学家
“特勒在1908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但在德国接受大学教育,在莱比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35年,特勒同妻子移居美国,在华盛顿大学当教授,一直到1941年。就在那年,他成为美国公民。”
在费米夫人的记叙里,洛斯阿拉莫斯基地里还能看到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已经六十岁的波尔
更甚至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奥本海默本身就是由德国培养出来的物理学家,他在哥廷根是接受希尔伯特和玻恩的言传身教
“1926年,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玻恩(M. Born,1882-1970)研究,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
这是原子弹氢弹的情况,至于美国的火箭卫星,那更是直接把德国的冯布劳恩给拉了去,连登月的土星五号都是冯布劳恩担任总设计师
我们看看美国二战后的重大科学项目,核武器领导者基本上无论理论还是实验基本都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计算机是匈牙利的冯诺依曼。火箭导弹是德国的冯布劳恩
要说两弹一星,中国的科学家虽然是苏联和美国培养出来的人才,但至少还是中国人,到了美国那里,基本上完全就是靠外国移民过来的科学家。
了解这些事实后,不得不说希特勒是历史的头号蠢蛋,他的目标是要让德国称霸,结果是把德国原来在世界科学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完全给抛弃了,把整个欧洲的科学精英全都驱赶到了美国去了,他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成全美国。就算不考虑战争破坏,光是这点本身就是让历史倒退了。
一个人的目标和结果可以背离到如此离奇的程度,也真是叹为观止。
本来的德国,随手一抓就是科学巨星,不仅本国源源不断涌现科学巨匠,而且全世界最优秀的科研人才都在源源不断吸引到德国去学习和工作,而希特勒一上台,这个过程完全就逆转了。
德国人最应该诅咒和痛恨的估计就是希特勒了。而美国人最应该感谢的也是希特勒了。
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佩服苏联,苏联对美国的科技对抗,基本上是以一国之力培养出来的科学人才和整个世界的人才相对抗,而且是在二战期间损失了2700万最精华的人口情况下,苏联依然能不落太大的下风,也是了不起的事情。
没有希特勒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愚蠢,二十世纪下半叶就基本没有美国什么事情。
Re: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发展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希特勒
lhz 發表於 : 週四 5月 30, 2013 7:30 am
文章:1550 这些科学家都是犹太人,
我们应该尽量不要跟犹太人为敌人,反而要为朋友,单独的只反满族。
lhz 發表於 : 週四 5月 30, 2013 7:28 am
註冊時間:週日 5月 20, 2012 1:55 pm
文章:1550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发展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希特勒
在某个论坛看帖子争论,一个人嘲笑说中国解放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比如钱学森之类是美国培养出来的,然后另一个人反唇相讥,那美国的科学家照样有一些是其他国家培养出来,移民到美国的:比如爱因斯坦,冯卡门,冯布劳恩
前面那个人就说了,美国就算有,也很少,你就列举出三个,说不出来更多了吧。
后面那个就不回应了,似乎真的是二战前后美国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是屈指可数的
看到这种争论的时候,我觉得很纳闷,在我的印象里,二战前后几乎是大半欧洲的科学精英都跑到美国去了,如果说中国两弹一星对外国科学家的依赖度是50%,那美国的依赖度估计就是百分之八十以上了。为什么有些人是相反的印象呢??
二战前的美国科学充其量只能算二三流的,希特勒几乎把整个欧洲最杰出的科学家都赶到了美国去,没有这些人,美国虽然经济上富裕,科学上肯定无法和苏联竞争,甚至能否和日本相比都是个问题。
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世界数学的中心在德国的哥廷根,那里聚集着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群体。搞数学的人如果能到哥廷根转一圈,那就是脸上有光了。
哥廷根的希尔伯特几乎是数学领域的教皇,在庞加莱死后,他成了所有数学家公认的精神领袖(那时候,苏联的数学大神,希尔伯特之后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科尔莫戈罗夫还年轻),在他的辐射下,一批批最杰出的数学家才他周围培养起来,聚集起来。那时候,有一句话,学数学的,打起背包去哥廷根,哥廷根几乎等于是数学界的宗教圣地一样。
这个时期的世界物理的中心同样在德国,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的发源都在德国。
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这众所周知了
量子力学的萌芽,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都是德国物理学家也不必说
创立量子力学的三大巨头,矩阵力学的建立者是德国的海森堡。
波动力学的建立者是奥地利人薛定谔,实质上也就是德国人,他的论文《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也是发表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
只有狄拉克是英国人,但狄拉克的工作也是建立在海森堡和薛定谔两人基础之上的
当然欧洲的另一个物理学中心是丹麦的哥本哈根,那里有波尔主持,但和德国也是紧密联系的,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基本上就是海森堡和波尔两人在狂热争辩中弄出来的。
不过希特勒上台,整个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本来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源源不断到德国去学习最好的数学,最前沿的物理,而后来就是希特勒源源不断的把德国本来群星璀璨的科学精英给驱赶到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
比如先说数学,在康斯坦斯写的《希尔伯特——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中有这么一段话
“哥廷根和巴黎之间的竞争已成往事,德国和法国都失去了整整一代数学家。美国却发现自己发了无以估量的大财,几乎所有希尔伯特学派的成员以及其他许多欧洲科学家全都永久移居到了这个国家。这些人里面,有本书多次提到的:
阿丁、柯朗、德拜、德恩、爱因斯坦、爱瓦尔德、费勒、弗朗克、佛里德里希、哥德尔、海林格、冯.卡门,兰德,勒威,纽格堡,冯诺依曼,埃米.诺特,诺德海姆,奥尔,波利亚,赛格,塔斯基,奥尔加.陶斯基,外尔,魏格纳”
这里每个人几乎都是科学界数学界的巨星,一些人们熟悉的冯诺依曼,冯卡门不过是其中普通一员而已,每个人的成就说出来都是令人咂舌的,许多人都是一个学科领域开山鼻祖级别的
人太多,这里挑几个,摘录一些相关介绍
外尔,德国数学家,1933年因纳粹迫害移居美国
“外尔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他的早期工作在分析学方面。其博士论文中把希尔伯特及其学生关于积分方程的工作推广到积分上限为无穷的情形,其后研究奇异特征值问题。外尔在1913年发表的著作《黎曼曲面的概念》,第一次给黎曼曲面奠定了严格的拓扑基础。1915─1933年,他研究与物理有关的数学问题,企图解决引力场与电磁场的统一理论问题,他的工作对以后发展起来的各种场论和广义微分几何学有深远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他从一般空间问题进而研究连续群的表示,导致他在1925─1927年最出色的工作,其中包括运用大范围方法研究半单李群的线性表示等。他还把经典有限群的结果扩张到紧群上去,又通过「酉技巧」扩张到非紧的半单群上。他引进的外尔群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量子力学产生后,他首先把群论应用到量子力学中。外尔对哲学始终有浓厚的兴趣。在关于数学基础问题的论战中,他赞同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反对非构造性的存在证明,反对康托的超限数。外尔的主要著作还有《空间,时间,物质》、《连续统》、《群论与量子力学》、《经典群》、《对称》、《数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1968年,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外尔全集》,共4卷。”
哥德尔 奥地利数学家,1940年移居美国
他的成就不必不多说了,他是数理逻辑,元数学领域宗师级的人物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更是家喻户晓,197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勋章
有点科普知识的人都知道他的地位
阿丁,德国数学家,1937年移居美国
近世抽象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就读于维也纳大学“他在数论、群论、环论(有一类环称为阿廷环)、域论、伽罗瓦理论、几何代数、代数拓扑、复变函数论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并创立了辫子理论。曾荣获美国数学会的科尔奖(数论)。证明了任意数域中的一般互反律(属于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中的第9题)。阿廷的著作主要有《Γ函数引论》(1931)、《伽罗瓦理论》(1942)和《代数几何学》(1957)等”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执政之后,因为阿丁妻子是犹太人,为避免迫害,一家人离开德国,1937年,移居美国,并任教于各大学
埃米.诺特,德国数学家,1933 年10 月底,移居美国
这也是大神级的数学家,连希尔伯特都叹服欣赏的
她是抽象代数的奠基人,摘录一些介绍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高度评价诺特的工作,称赞她是“自妇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来最杰出的富有创造性的数学天才”。爱因斯坦指出,凭借诺特所发现的方法,“纯粹数学成了逻辑思想的诗篇”。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数学家。”
“1921 年,她从不同领域的相似现象出发,把不同的对象加以抽象化、公理化,然后用统一的方法加以处理,完成了《环中的理想论》这篇重要论文。
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创造,它标志着抽象代数学真正成为一门数学分支,或者说标志着这门数学分支现代化的开端。诺特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誉为是“现代数学代数化的伟大先行者”,“抽象代数之母”。
1930 年,她的学生荷兰的范德瓦尔登系统总结了整个诺特学派的成就,出版了《近世代数学》一书,顿时风靡了世界数学界。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回忆青年时代见到这本书的情形时说:“看到这个在我面前展示的新世界,我简直惊呆了。””
“在德国法西斯眼里,犹太民族是下等民族,诺特也因此倍受歧视。 1929 年,诺特竟然被撵出居住的公寓。希特勒上台,对犹太人的迫害变本加厉。 1933 年 4 月,法西斯当局竟然剥夺了诺特教书的权利,将一批犹太教授逐出校园。 后来,诺特乘船去了美国,”
另外,物理中空间平移不变性和时间不变性分别对应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应该也是诺特提出来的,这是从最深刻的角度对物理学概念的贡献。
鼎鼎大名的柯朗。德国数学家 1933年离开德国,迁居美国
“柯朗出生在普鲁士帝国西里西亚省,“在哥廷根,柯朗成为著名数学家大卫 希尔伯特的助手,并于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
“柯朗于1933年离开德国,早于他的很多同事。虽然他被纳粹列为犹太民,但因他曾在德军前线服役并受伤,他侥幸没有被开除职务。但是,他的社会民主左派身份导致他最终还是没有受到这个豁免。”
他和希尔伯特合著的《数学物理方法》,是这个领域的圣经了
在一本数学辞典里对柯朗的介绍是“他对数学物理方程和复变函数论有重大贡献,他发展了狄里克雷原理,提出了保角映射和关于椭圆方程的数学物理边界问题的理论,研究了边界问题的特征函数和特征值的极值性质”
爱不拉罕.瓦尔德 原籍罗马尼亚,1938年因纳粹迫害移居美国
“他发展了统计决策理论,提出了一般的判决问题,引进了损失函数、风险函数、极大极小原则和最不利先验分布等重要概念;
建立了序贯分析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序贯概率比检验法,并证明该方法的最优性。
他还在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经济问题中取得了不少成果。
他的主要著作有《统计决策函数论》(1950)、《序贯分析》(1947),他的重要论文收集在《瓦尔德概率统计论文选集》(1955)中。”
费勒,原籍南斯拉夫,同样是德国哥廷根获得博士,并在哥廷根任教,1939年赴美国,
“费勒对概率论及其应用作出了贡献.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叠对数规律的一般形式、递归事件的振幅理论、经验分布中的极限定理等方面的论文.关于马尔可夫过程,费勒将福克尔──普兰克偏微分方程扩张到某种类型的积分微分方程,用古典分析的方法,做到了部分解决.在扩散过程中,费勒引进了一般微分算子.费勒还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对中的拉普拉斯算子以及与它相类似的算子,研究了使之成为正定半群的生成算子的最小算子的扩张,他还把这一结果向多维空间推广,作了种种探索.费勒将概率论应用于遗传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其著作《概率论及其应用引导》已被译成中文,由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在数学中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有:费勒过程、费勒链、费勒半群等等.”
勒威,德国数学家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后,,移居美国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由于偏微分方程方面的成就获得1985年的相当于数学诺贝尔奖的沃尔夫奖。 主要著作有变分法, 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与流体力学。
波利亚,匈牙利数学家,1940年移居美国
“青年时期在布达佩斯、维也纳、巴黎等地攻读数学、物理和哲学,获博士学位。1914年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任教,1938年任数理学院院长。”
“1963年获美国数学会功勋奖。他一生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和许多专著,在数学的广阔领域内有精深的造诣,对实变函数、复数函数、组合数学、概率论、数论、几何和微分方程等若干分支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留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术语和定理。他是法国科学院、美国全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
冯诺依曼,匈牙利数学家,本在德国的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任教,1930年去美国
他的成就也不必摘录了,地球人都知道
西格尔(C. L. Siegel) 德国数学家, 生于柏林,1940年赴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10月任该所教授
“由于在数论, 多复变函数,多复变解析函数等方面的研究1978年获首届沃尔夫奖。西格尔在数论方面发展了二次型的解析理论,给出超越数论及丢番图逼近的一些结果。在多复变函数论方面他进行了典型域的分类及辛几何的研究,同时为离散子群及相应模函数论开辟了重要方向。他在天体力学的三体问题及有关的微分方程方面也有重要工作。他与J.K.莫泽合著了《天体力学讲义》(1971)。”
上面是数学方面被纳粹赶到美国去的人物,由于见闻有限,估计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至于物理方面,因为纳粹的关系,直接间接被从欧洲赶到美国的也为数不少
比如和海森堡一起合作奠定量子力学基础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其实就是德国的)泡利,1935年到美国,1946年加入美国国籍,是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比如在核物理和基本粒子领域有重大贡献,首先实现用慢中子诱发裂变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也是因为不满法西斯统治,1938年借领取诺贝尔奖的机会跑到了美国去,他在芝加哥大学主持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的设计
有趣的是,首先实现核裂变试验的是意大利的费米,首先理论上确认核裂变实质的是德国(奥地利)的科学家,都是法西斯国家,结果都被赶到了美国去。
在《费米传》里有这样的介绍
“在这方面,柏林的皇家威廉化学研究所的一组工作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们是连为化学家奥托.哈恩与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和一位女物理学家丽丝.梅特娜。尽管丽丝.梅特娜是犹太人,她在纳粹政权的最初几年中却一直获准留在德国,因为她是奥地利人,她的国籍使她免受德国反犹法的牵连。可是,在德奥合并以后,她就被迫中断了她的研究工作并离开了德国。1938年12月,恩里克(就是费米)和我在斯德哥尔摩遇到她——一个忧虑重重,疲惫的妇女,带着一切流亡者共有的那种紧张神色”
“哈恩和斯特拉斯曼成功的把他们的结果通知了在斯德哥尔摩的丽丝.梅特娜,她立即前往哥本哈根,在那里她和她的侄子奥托.弗里茨——也是来自德国的逃难者——同波尔一起讨论了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的实验。当时恰好在波尔要来美国之前,他们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但铀分裂为两块时,也就是丽丝.梅特娜称为裂变的过程中,一定会释放出极其大量的核能,……他们大略计划了一个实验证实了他们的假说”
“当波尔抵达美国时,有一封电报正在等待着他,梅特勒和弗里茨已经极其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试验,并且得到了与他们的理论相符合的结果”
首先发现核裂变实质的是从德国被赶出来的物理学家,而大力促成美国进行原子弹研究的仍然是从德国被赶出来的物理学家
西拉德,是匈牙利出生的物理学家,“就学于柏林技术大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33年迁居英国(显然也是被纳粹的政策赶出来了)。1938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958年获爱因斯坦奖,1959年获原子能和平利用奖,1961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费米传》中说“西拉德反复不断向他的朋友谈论这件事,并打动了其中的一些人。1939年7月里,他和另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物理学家尤金.维格纳一起,在普林斯顿会晤了爱因斯坦”
“这三个人决定,他们起草一封信给罗斯福总统,并且由爱因斯坦署名”
信准备好后,“西拉德不会开车,就请了第三位匈牙利出生的物理学家,他的年轻的朋友爱德华.特勒来帮忙(找爱因斯坦),那一天是1939年8月2日”
最后就是罗斯福阅读了爱因斯坦的信件,任命了一个铀顾问委员会
这一整个事件链条里出力全部都是从欧洲被赶到美国的科学家,其中大部分是在德国学习并被培养成物理学家的人,
甚至最终参与洛斯阿拉莫斯基地制造原子弹的人群里都依旧有大量来自欧洲乃至德国的物理学家
比如费米夫人在《费米传》中提到的基地里碰到的德国出生的物理学家汉斯.贝特
“贝特很喜爱罗马,1932年又来了。在那个时候,他也分担了许多德国人对纳粹党和希特勒的权力崛起所感到的巨大恐惧。翌年,他离开了德国,先到英国,接着到美国”
“他在1943年春天来到洛斯阿拉莫斯。在那里他是理论物理学部的领导人,铀计划的许多成功都是出自这个部”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爱德华特勒,他不仅参与了原子弹制造,也是美国的氢弹之父,摘录一些介绍
“爱德华·特勒(1908年—2003年),“氢弹之父”。
“特勒将毕生的精力用以研发美国的核武器。他极力主张发展原子弹和氢弹、核能以及战略防御体系,因此对美国的国防和能源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一生中获得了许多奖章,其中包括艾伯特·爱因斯坦奖章,恩里科·弗米奖章、国家科学奖章和总统自由奖章。”
他同样是德国培养出来的物理学家
“特勒在1908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但在德国接受大学教育,在莱比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35年,特勒同妻子移居美国,在华盛顿大学当教授,一直到1941年。就在那年,他成为美国公民。”
在费米夫人的记叙里,洛斯阿拉莫斯基地里还能看到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已经六十岁的波尔
更甚至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奥本海默本身就是由德国培养出来的物理学家,他在哥廷根是接受希尔伯特和玻恩的言传身教
“1926年,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玻恩(M. Born,1882-1970)研究,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
这是原子弹氢弹的情况,至于美国的火箭卫星,那更是直接把德国的冯布劳恩给拉了去,连登月的土星五号都是冯布劳恩担任总设计师
我们看看美国二战后的重大科学项目,核武器领导者基本上无论理论还是实验基本都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计算机是匈牙利的冯诺依曼。火箭导弹是德国的冯布劳恩
要说两弹一星,中国的科学家虽然是苏联和美国培养出来的人才,但至少还是中国人,到了美国那里,基本上完全就是靠外国移民过来的科学家。
了解这些事实后,不得不说希特勒是历史的头号蠢蛋,他的目标是要让德国称霸,结果是把德国原来在世界科学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完全给抛弃了,把整个欧洲的科学精英全都驱赶到了美国去了,他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成全美国。就算不考虑战争破坏,光是这点本身就是让历史倒退了。
一个人的目标和结果可以背离到如此离奇的程度,也真是叹为观止。
本来的德国,随手一抓就是科学巨星,不仅本国源源不断涌现科学巨匠,而且全世界最优秀的科研人才都在源源不断吸引到德国去学习和工作,而希特勒一上台,这个过程完全就逆转了。
德国人最应该诅咒和痛恨的估计就是希特勒了。而美国人最应该感谢的也是希特勒了。
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佩服苏联,苏联对美国的科技对抗,基本上是以一国之力培养出来的科学人才和整个世界的人才相对抗,而且是在二战期间损失了2700万最精华的人口情况下,苏联依然能不落太大的下风,也是了不起的事情。
没有希特勒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愚蠢,二十世纪下半叶就基本没有美国什么事情。
Re: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发展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希特勒
lhz 發表於 : 週四 5月 30, 2013 7:30 am
文章:1550 这些科学家都是犹太人,
我们应该尽量不要跟犹太人为敌人,反而要为朋友,单独的只反满族。
穿越时空- 帖子数 : 148
注册日期 : 13-05-0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