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之家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皇漢之梦》(五十一) ★★★考古惊天铁证: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道德经被儒教篡改!长篇连载 (3)

向下

《皇漢之梦》(五十一)  ★★★考古惊天铁证: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道德经被儒教篡改!长篇连载 (3)  Empty 《皇漢之梦》(五十一) ★★★考古惊天铁证: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道德经被儒教篡改!长篇连载 (3)

帖子 由 穿越时空 周五 五月 24, 2013 6:38 am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33:56
  @太平洋红鱼 195楼 2013-05-19 15:32:55
  虽说满清是杀了不少汉人,但要杀三亿汉人,在冷兵器时代,真服了你,刀够么,箭够么,铁矿石够么,神棍当过头了
  -----------------------------
  这是清实录明文的记载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39:16
  现在的《圣经》,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犹太人系统的篡改了!

  所以《圣经》中称犹太人为上帝的选民。

  而本来,我们华夏儿女才是上帝的选民呢。

  哼,寇可往,吾亦可往!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42:01
  上帝本来是我们华夏儿女的,被犹太人盗用,改编出了现在的《圣经》。宣扬犹太极端民族主义,什么犹太人最优秀,是上帝选民之类。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54:06
  以史为鉴从来就是错误的!

  历史从来都是假的,怎么以历史为鉴吧。

  写在纸上的历史,都是用来愚弄人的,谁信谁倒霉谁被骗。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54:59
  连《道德经》都是假的,还有什么是真的?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55:23
  毛主席为商纣王平反

  “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56:29
  对毛主席为商纣王翻案的认识

  ***的历史观是博大精深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只知道***人民历史观,不知道毛主席还有更加深刻的历史观表述。辟如***为秦始皇、曹操大唱赞歌,表现了反传统历史的创造性思维,充满了辩证法。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毛主席同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和书记处书记史向生、赵文甫、杨蔚屏、戴苏理五人作了重要谈话,涉及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谈话,为商纣王翻案的历史谈话,为商纣王翻案。

  下面是摘录:
  “毛主席:你这个汲县是夏禹封的,汲县人是大禹的子孙。商朝纣王亡了之后,微子被封为宋,就是现在的商丘。
  
吴芝圃:从封丘到濮阳、夏邑、商丘、杞县,一直到禹县,这都是夏朝活动过的地方。

  毛主席:商朝起于商(现在叫商丘),后头它的后代搬到豫北殷(今安阳小屯村)。武王伐纣,还在朝歌(今淇县)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武庚后来跟武王的弟弟管权、蔡叔同盟造反,起来反对周朝。

  吴芝圃:管叔就封在这个地方,郑州的老城就叫管城。

  毛主席:蔡叔就封在蔡,后头变成上蔡。对于周朝说来.管叔、蔡叔都是叛乱分子。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比干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微子反对他。纣王去打徐夷(那是个大国.就是现在的徐州附近),打了好几年,把那个国家灭掉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活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他这个国家为什么分裂?就是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派。而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通外国。给纣王翻案的就讲这个道理。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微子是汉奸,周应该封他,但是不敢封,而封了纣王的儿了武庚。后来武庚造反了,才封微子,把微子封为宋,就是商丘。”
  
毛主席这段话高度评价了商纣王,是反潮流的,因为众所周知,商纣王是人人皆知的昏君,是不是他老人家讲错了呢?如果笔者没有经历过文革,就一定会认为***说的不对,但经过文革了,自然就赞成***了。为什么呢?因为公开出版物谈文革都是假的,是颠倒黑白的,所以自然要联想历史。原来,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都是胜王败寇的历史,都是被加工曲解的历史。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自然武王是率仁义之师替天行道的明主,而纣王就是领乌合之众逆历史规律的昏君了。
  
毛主席还讲了汉奸问题,比干、箕子、微子等是不是卖国分子?如你站在商朝立场上,他们肯定是汉奸、卖国求荣,而你站在周朝立场上,一定会表扬他们与时俱进,崇尚自由,成了英雄了,并把他们写到史书上大肆宣传,让商国之民学习效法了。正如当今活跃在中国的新自由主义分子,对他们的一切卖国行为,敌国一定会大加赞赏,又封民主斗士,又发美金奖励,希望中国人都如此,都与时俱进,那时灭中国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大可美其名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毛主席诗云: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真是一句顶一万句!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57:53
  政治不仅是血腥的,而且是虚伪的。在政治斗争中,皮厚才能自保,心狠才能立足,这是政客们的生存之道。李宗吾两个字点破实质,一个是厚,一个是黑。中国历史上,皇帝坐稳了江山,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写历史,写上一个朝代皇帝的暴戾,为自己正名顺言。皇帝们把反对自己的人称为乱臣,可又几个朝不是乱臣打下江山。乱世之中,农民起义是对对碰,杀一个人成贼,杀一百人成魔,杀一万人可能称王,但至少要杀上百万人,剪灭了诸王,才能奉天承运。武功是基础,治天下还要学文,这个道理,庄子讲得很清楚,盗跖只有听信了孔子,才能成为一方的王侯。

  毛主席熟读历史,商纣王的灭亡不是因为暴戾,比干和箕子本来都是谋反,纣王比较仁厚,就赦免了一些人。以前,周文王是被当做人质的,纣王把文王放了,并送给周国一些土地和物质,周也是商的臣民,商对周有恩,纣王这样以为就可以安心了,派兵去攻打少数民族,而且,也胜利了,有很多俘虏,送到京城,这个时候,有人劝纣王杀掉俘虏,以免后患,纣王也没有同意。而这个时候,以前谋反被赦免的箕子,跑到周国,告诉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轻而易举可以灭掉商,于是,周国攻打商纣,商精锐远征,商战俘起义,纣王自尽。纣王的灭亡不是因为暴戾,而是因为仁厚,战俘没有处理好,杀了就没有事了。

  历史上后世文人要为周王正名顺言,不然的话,周一家子乱臣贼子,周公哪里还有美可言,牌坊也就没有了。史书必然要把纣王写得很暴戾,不仅如此,为了把纣王的罪行坐实了,连一个弱女子都不放过,加上妲己商纣王的戏就全了,而且,还要把妲己写成狐狸精,这样才够引人入胜。戏剧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上千年来,通过戏剧,人们总是在宣扬着什么。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5:59:43
  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

  殷纣王是古书及民间传说中的暴王、昏君和恶人的代表,关于他的种种“恶行”,古书中记载甚多,但是这些记载基本上都是出于后人的累加。顾颉刚先生此文旁征博引,将古籍中记载的纣王的“恶行”都搜集起来,逐一道明出处,指出其产生的时代与根据,说明了纣的所谓种种罪恶大部分出于杜撰或附会,并非史实。顾先生此文根据充分,论证平白翔实,会让我们对纣这个历史人物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古人也不是对这个没认识,比如《淮南子》一书,它里面虽然也记载很多纣的恶行,也不得不承认“三代之善,千岁之积誉也;桀纣之谤,岁之积毁也”。其实殷纣王虽然独断专横了点儿,可也并非如古书中说的那样恶行累累,应该是个比较有雄才大略的王,只不过周人趁他倾尽国力征伐东夷后方空虚的时候,钻了空子,纣力战不胜,身死国亡,成了亡国之君,所以后人才诽毁他。郭沫若等学者曾经呼吁给殷纣王平反,不是没有道理的。

  顾先生此文首发于《语丝》第二至第三册(1924年11月24日-12月1日出版),后收入《古史辩》第二册上编(第82-93页),原文繁体竖排、旧式标点,今改为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如有疑问,请查检顾先生原文。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0:09
  顾颉刚

  春秋战国时人说话,最喜欢举出极好的好人和极坏的坏人作议论的材料。极好的好人是尧、舜、禹、汤;极坏的坏人是桀、纣、盗跖,所以战国时有一句成语,叫做“誉尧非桀”(这句话的本义原是誉尧舜而非桀纣,因为要句子短一点,便单举了尧、桀。实际上,誉舜非纣的更要多。)一个人天天给人家称誉,自然要好到三十三天的顶上去了;一个人天天给人家非薄,十八层地狱的末一层也就按定他跌进去了。这种过度的毁誉,说得太离奇时,即在没有历史观念的时代,也免不得引起听者的疑惑,所以尧舜的誉有《韩非子》等怀疑,而桀纣的毁也被子贡和荀子看出了破绽。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0:30
  荀子道:“古者桀纣……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非相篇》、《正论篇》)
  说到“言恶必稽”,分明看出桀纣负了种种恶事的责任,为无量数恶人当着代表。但他并没有进一步推翻伪史。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0:54
  子贡便老实说破了,他说: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篇》)
  这是说明纣的不善的声名都由于他所站的恶劣的地位而来,说得非常的对。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1:14
  因为普通人的心目中原是不看见个人而只看见地位的;老话所谓“牌子”,新语所谓“偶像”,都是这种心理的表现。这种心理表现得最明白的证据,即是《汉书·古今人表》。《人表》上把人类分作九等,最上是圣人,最下是愚人,似乎是专依品性而定上下的。但一去细看,就可知道他们的上下原是根据于成败。如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之君,他们有什么劣迹,他们的被灭不过是所处的时势的不幸,然而一个个都放在下中和下下两等之中。秦始皇总可以说是一个无道之君了,但因为他成就帝业,必要保留一点面子,也就放在中下。谚云:“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个观念能跳出的有几人呢!纣既不幸亡国,他的牌子天天被周朝人毁坏,他成为一个罪恶所归的偶像自然是无足怪的事了。春秋时横议之风尚未盛,而子贡已经说出这段的话,那末到了“寓言十九”的战国,纣的一身所受的“天下之恶”的多,更是当然的了。
  从前人作史,每喜把古人传下的话整齐排比,成为总清账。这样做去,粗看确是很完备,但来源还没有弄明白,骤然结清,开的虚账也就混过去了。我们因为不甘心承认这些虚账,所以要检齐所有的文券,另立流水簿,加以审查,标出按日开进的虚账。现在就用了这个方法,把纣的故事试验一下。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1:46
  我们若把《尚书》(除《伪古文》)中纣的罪恶聚集起来,结果,便可以看出他的最大的罪名是
  ——酗酒。
  关于这事的话,有《微子》的“我用沈酗于酒”、“方兴沈酗于酒”,《酒诰》的“在今嗣王酣身,……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惟荒腆于酒”,《无逸》的“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其实酗酒是那时的风气,并不是纣的独特的罪恶,所以《酒诰》又说:“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而武王对于妹土,竟命康叔“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我们只要看周朝用了死刑来禁酒,便可知道商人的喝酒正似现在人的吸雅片,已经成了有普遍性的深入骨髓的病癖了。
  其二,是不用贵戚旧臣。
  关于这事的话,有《微子》的“吾家耄逊于荒”,“咈其耇长,旧有位人”,《牧誓》的“昏其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召诰》的“厥终智藏瘝在”。
  其三,是登用小人。
  关于这事的话,有《微子》的“卿士师帅非度”,《牧誓》的“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立政》的“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
  其四,是听信妇言。
  这惟有《牧誓》的“惟妇言是用”一句话。
  其五,是信有命在天。
  这有《西伯戡黎》的“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酒诰》的“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多方》的“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
  其六,是不留心祭祀。
  这有《牧誓》的“昏弃厥肆祀弗答”,《多士》的“罔顾于天显民祇。”
  从以上六项看来,纣只是一个糊涂人,他贪喝了酒,忘记了政事,所以把他的国亡掉了。崔述云:
  “盖惟迷于酒色,是以不复畏天念祖,以至忠直逆耳,谗人倖进。”(《商考信录》)
  他的罪状确是只有这一点,这都是庸人的愚昧,并没有奇怪的暴虐,何况这些话大都是从周朝人的口中说出来的,他们自己初有天下,以新朝的资格,对于所灭的国君发出几句斥责的话,乃是极平常的事,而且是应该有的事。即使被灭的国君是一个圣人,这些笼统的斥责之言于例亦不可少,因为既要打他,就不得不骂他。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2:47
  《韩非子·外储说》云:“文公伐宋,乃先宣言曰:‘吾闻宋君无道,蔑侮长老,分财不中,教令不信,余来为民诛之。’”
  “越伐吴,乃先宣言曰:‘我闻吴王筑如皇之台,掘深池,罢百姓,煎靡财货,以尽民力,余来为民诛之。’”

  读了这种话,再去看《牧誓》、《多士》诸篇,颇使得我们要骂纣而不忍。所以我们对于西周时纣的罪恶的传说,只须看作一种兴国对于亡国的循例之言。

  东周时,初有学者阶级,也初有论议,他们本着“劝惩”之心来说话,把亡国的纣当作箭垛,朝着他放箭,他的罪状一定加增得不少。看子贡的评论,可见一斑。但不幸书缺有间,我们已无从知道了。只《论语》上有以下的一节:
  ①微子去之。②箕子为之奴。③比干谏而死。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3:15
  在战国的书籍里,他的罪条骤然加增得很多,而且都是很具体的事实。列举如下:
  ①抑沈比干。(按:此颇有投比干于水的意思,如王子庆忌于要离然者,故别列。)②赐封雷开。(以上二条见《楚辞》。)
  ①糟丘。②酒池。③肉圃为格。④雕柱而桔诸侯。⑤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⑥戳涉者胫而视其髓。⑦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⑧脯鬼侯。⑨作为璇宫。10筑为倾宫。11剖孕妇而观其化。12杀比干而观其心。(按:《论语》但云“谏而死”,此云“观心”,故别列。)13任恶来。14言而不信,期而不当。(以上十四条见《吕氏春秋》。)
  ①囚文王七年。(见《左传》。)
  ①为象箸。②设炮烙。③翼侯炙。④作靡靡之乐。⑤为长夜之饮以失日。(以上五条见《韩非子》。)
  1熊蹯不熟而杀庖人。(见《御览》引《缠子》。)
  1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见《史记正义》引《竹书纪年》。)
  1为玉床。(见《世本》。)
  1脯鄂侯。(见《战国策》。)
  1脯鬼侯以享诸侯。(见《逸周书》即《礼记》。按《吕氏春秋》但云“脯”,此云“脯以享诸侯”,故别列。)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3:40
  到了西汉,他的罪恶的条款因年代的更久远而集叠得更丰富了。现在把已见战国人称引的删去,把賸馀的列举于下:
  1距谏、饰非。2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3作北里之舞。4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5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6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7大最(聚)乐戏于沙丘。8使男女倮相逐于酒池肉林之间。9废商容。(以上九条见《史记》。)
  作梏数千,梏诸侯之不谄己者。(见《新书》。按:这条当即由《吕览》的“桔诸侯”而来,惟高诱注《吕览》,谓“雕画高柱,使桔槔于其端,举诸侯而上下之”,则与此不可并作一事。)
  1燎焚天下之财。2燔生人。(按:《淮南》以此语与“为炮烙,铸金柱”等语并列,似与炮烙非一事。)3铸金柱。4析才士之胫。(按:此不云“涉者”,故别列。)5热斗。(高诱注:“庖人进羹于纣,热,以为恶,以热斗杀之”,与《缠子》所云不同。)6听崇侯虎、屈商之言而拘文王于羑里。7宫中成市。(以上七条见《淮南子》。)
  1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见《新序》。)
  1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见《列女传》。)
  1谀臣左强教为象廊,将至于天。2壮士斩其胻。(胻,脚脛也。按:此与“析才士之胫”差同,但“壮”与“才”又不同。)3杀周太子历。(以上三条见褚先生《补史记·龟策列传》。)
  又有虽非新添而对于旧有之说加以较详的摹写的,有《列女传》上说妲己的话:(加油添醋,夸大其词。)
  “百姓怨望,诸侯有畔者,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比干谏曰:‘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纣怒,以为妖言。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心而观之。”
  这是把作炮烙与剖比干的两项罪名令妲己分担了。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4:12
  到了东汉,似乎没有新添的罪条。但《论衡》上引着一段话,却把“长夜之饮以失日”的一件故事用二百四十倍的显微镜放大了:
  “纣沈湎于酒,以糟为丘,以酒为池,牛饮者三千人。长夜之饮,忘其甲子。车行酒,马行炙,百二十日为一夜。”
  东晋时《伪古文尚书》出来,又为他添上了三条:
  1焚炙忠良。(按:焚炙忠良未知为谁,故不与炮烙条合。)2罪人以族,官人以世。3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那时皇甫谧做了一部通史,名唤《帝王世纪》。他是造伪史很有名的人,所以他集合了前人的旧说,更加上自己的幻想,综合而成为一整篇的纣的罪状书。(这与司马迁集合战国、秦、汉时人的纣恶说而成为一整篇是一样的。)《帝王世纪》一书虽失传,但这些文字还被引于《太平御览》及《尚书疏》等书,可以覆按。现在把他所说的话能够增加我们的异闻的写在下面:
  造倾宫,作瓊室、瑶台,饰以美玉,七年乃成。其大三里,其高千丈。其大宫百,其小宫七十三处。
  宫中九市。(按:《淮南子》但言成市,此云九市,故别列。)
  六月发民猎于西山。
  天下大风雨,飘牛马,坏屋树,天火烧其宫,两日并尽。或鬼哭,或山鸣,纣不惧,愈慢神。
  杀人以食虎。
  欲重刑,乃先为大熨斗,以火热之,使人举,辄烂手。(按:此条当即《淮南子》的“热斗”。但据高诱注文则热斗事系出偶然,而此则有意的定此刑罚,为异。)
  多发美女以充倾宫之室,妇女衣绫纨者三百余人。
  诛邢侯。(按:一说邢侯即鄂侯。)
  剖比干妻以视其胎。
  文王之长子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以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得而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在皇甫谧的前后作纣的罪状的说明的,有以下二条:
  (一)斮胫的说明——老人晨将渡水,而沉吟难济。纣问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晨寒也。”纣乃于此斮胫而视髓。(见《水经注》。)
  (二)夏猎的说明——纣以六月猎于西土,发民逐禽。民谏曰:“今六月……地务长养,……君践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不食。天子失道,后必无福。”纣以为妖言,诛之。后数月,天暴风雨,发屋折树。(见《金匮》。)
  自晋代以后,他有没有再添出什么罪状,我可不知道了。这或者因为纣的暴虐说到这等地步,已经充类至尽,再也不能加上去,或者因为学者的历史观念高了一点,知道耳朵里听来的传说不能作为信史,不肯写在纸本上,二者均不可知。但学者方面即是如此,民众的传说总不会因他们的不肯写在纸本上而终止其发展性的,它依然是这样地发展。结果就成了现在在下等社会中很有势力的《封神榜》一书,又把这些人事经过神话化了。
  我写这篇,希望大家把它当作《徐文长故事》一类书看,知道古代的史实完全无异于现代的传说;天下的暴虐归于纣与天下的尖刻归于徐文长是一样的;纣和桀的相像,与徐文长和杨状元的相像也是一样的。这一点意思非常浅显,所举的证据也是神明白,想来读者必不至于索解不得。倘有笃志信古之士一定要说古书无一字无来历,古人的话不可轻于怀疑,那么,我们先要请问以下的几条: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4:38
  (一)纣造的台的高度,应照《新序》说是“一千尺”呢?还是应照《帝王世纪》说是“一千丈”呢?
  (二)斮胫的人,应照《水经注》说是“老者”呢?或应照《淮南子》说是“才士”呢?还是应照《补史记》说是“壮士”呢?
  (三)所剖的孕妇,应照《吕氏春秋》说是一个平常人呢?还是应照《帝王世纪》说是比干之妻呢?
  (四)给文王吃的人肉羹,应照《吕氏春秋》说是梅伯的呢?还是应照《帝王世纪》说是伯邑考的呢?
  (五)《补史记》说纣杀的“周太子历”,这是何人?
  这些问题都请考实了告知我们。否则我们在这样参差牴牾的古史中,便是要信也苦于无从信起了。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06:16
  评《商代史》(中)

  第三部分 对帝辛(纣)的评价有失公允

  纵观中华史学界,从西周到清这三千年,主流史学一直是妖魔化帝辛的,到明代随着神话小说《封神榜》的出现,更是将帝辛妖魔化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期间,如孔门弟子子贡等虽也为帝辛说了句把公道话,但那仅是凤毛麟角而已。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对纣王的每条罪状发生的时间次序进行过排谱,写了《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文中指出,纣王的七十条罪状是从周朝开始陆续加上去的。文中列举纣恶出于《尚书》的,只有六项,战国增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顾氏进而指出,现在传说的纣恶是层层累积发展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在近代、现代,第一个为纣王鸣冤并大加赞扬的是郭沫若。1945年,重庆文治出版社首次印行郭沫若的史学论集《青铜时代》。该书中的《驳<说儒>》,是直接针对胡适先生《说儒》一文而写的。胡适先生通过研究上古史,断定“殷自武丁以后,国力渐衰;史书所载,已无有一个无所不胜的‘武王’了”。郭沫若认为这种说法“不尽合乎史实”,强调“像殷纣王这个人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殷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杀了。这件事,在我看来,比较起周人的剪灭殷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更要伟大。这件事,由近年的殷墟卜辞的探讨,才渐渐地重见了天日。” 1959年6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视察安阳。他重点考察了王裕口、后岗、小屯一带的殷商遗址。每到一处,他都仔细查看,细细品味,详细询问每一件古物发掘的地点、土层和墓道状况,不时指出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珍贵价值,并勉励安阳考古队的同志们要认真严谨地做好发掘和整理工作。郭老还即兴泼墨挥毫,书写了《访安阳殷墟》、《观圆形殉葬坑》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郭老的《访安阳殷墟》诗句,已经家喻户晓:

  毛主席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见陈晋主编《***读书笔记解析》第115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

  “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 (同上书,第1157页)

  毛主席在为纣王平反同时,又挥起大棒打倒了为众多史家歌颂了三千年的“三仁”。“三仁”之首的微子,首当其冲,成为毛主席口诛笔伐的对象,成为“汉奸”、“里通外国”分子。他说:“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比干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微子反对他。……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派。而微子最坏,是个汉奸……。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见***1959年6月22日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收入陈晋主编《***读书笔记解析》。)

  在中华史学界的主流学者中,除了郭沫若和董作宾以外,还有许多学者,对商末帝辛的政绩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能科学审视末代商国大政。
  大陆史学大家蔡美彪(1928年生,健在)和台湾的史学泰斗李定一(1919-2002)就是其中突出的两位。
  蔡美彪遵照***同志指示,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奎元院长委托,以85岁高龄、殚精竭虑、字斟句酌、穷一生积学、历三载时光、独自撰著的一部简明中国通史型普及史书《中华史纲》于2012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他在这部不到400页的通史型著作中尚能留给帝辛大半页的篇幅,给帝辛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一般普及型通史著作做不到的,难能可贵啊!他在该史书中客观地指出:“商国最后一个国王受辛”“几次出兵攻伐东夷的人方等国,屡获胜利,掳得大批的俘奴。”认为“纣似曾企图有所改革,不祭祖先以减少杀奴,收容逃亡奴隶以缓解反抗”,“纣是有作为的国王”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11:50
  @昆仑堡 236楼 2013-05-19 16:08:21
  楼主的观点本质上是西化论。
  有的西化论者正面理论,西方观念无比先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中国观念腐朽落后,必被淘汰,然后推出中国要进步,必须全面西化这一结论。这种正面攻击在逻辑尚是成立的,但它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所以遭到了激烈的抵抗。再说,事实上,西方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完美无缺,而中国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所以双方都有足够的弹药进行争论,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争论不会停止。
  而楼......
  -----------------------------
  必须灭了儒教,恢复原始道教,原始的华夏文明,只有这样才行,否则,“中国梦”就会变成“儒教梦”。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14:00
  必须挖了孔子的坟,烧了孔庙,中国才能不再一次次又遭受那么大的苦难。最好把孔子后代灭族,呵呵。



作者:wyhsillypig 时间:2013-05-19 16:16:30
  确实,值得一看,特别是关于原本道德经对照的,希望楼主给个原本已经发行的影印版出来。
  另外,请注意你的站内信息,希望你可以加一个群,我们共同讨论。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27:11
  来美国已经好长时间了,附近一座基督教堂,里边常常传来赞美歌声,可是,我一直是以华夏道家文化守望者自居的,所以,我一次都没有去过教堂。

  前天,我第一次走进了基督教堂,虔诚的向上帝祷告,上帝啊,请你再展神威,拯救我所深爱着的那片土地上正在受苦受难的汉族同胞吧。

  自从1644满族入关以来,我们汉人成了被圈养的肉食鸡,有百年一次的天劫,每百年被大规模屠杀一次,每次的规模都是两三亿被屠杀被吃掉,整省整省的人被吃光。进入21世纪,一场新的大屠杀已经在酝酿中了,已经在前奏实施中了。而且,前四次大屠杀历史史实均证明,一切道教天尊、神仙都无力阻挡这场杀劫,一切佛教如来、千佛万祖都无力阻挡这场杀劫,儒教则每次都当汉奸为虎做伥……

  看历史上,只有上帝能对付那种最邪恶恐怖的满族魔鬼,只有上帝能解救我们。

  上帝保佑啊。

穿越时空

帖子数 : 148
注册日期 : 13-05-02

返回页首 向下

《皇漢之梦》(五十一)  ★★★考古惊天铁证: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道德经被儒教篡改!长篇连载 (3)  Empty 回复: 《皇漢之梦》(五十一) ★★★考古惊天铁证: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道德经被儒教篡改!长篇连载 (3)

帖子 由 穿越时空 周五 五月 24, 2013 6:42 am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31:21
  我本来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啊,自从知道了《道德经》是假的……

  特别汉族那么多的大难前,只有上帝出手帮助汉族。

  现在,俺开始信上帝,可是,却不信《圣经》,因为,早就说《圣经》是被外星人篡改的,用来给地球人洗脑奴役,耶稣有老婆孩子,却被谋杀,都是铁证。

  哈哈,俺这叫什么教派呀。

  非基督,非天主,非犹太……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32:23

  必须灭了儒教,恢复原始道教,原始的华夏文明,只有这样才行,否则,“中国梦”就会变成“儒教梦”。
  --------------------------
  @昆仑堡 241楼 2013-05-19 16:24:10
  我呸!遇上一只邪教徒。
  -----------------------------
  儒教才是真正的邪教!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33:14
  回来给大家看详细的道德经篡改对比状况。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38:27
  谁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犹太教徒啊,

  给俺指点指点圣经上帝的研究吧。

  俺是刚刚开始朴素的认知啊。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46:51

  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编造者是儒学的经师们,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的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从此以后,焚书坑儒成为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国文化史上重大的文化标志、汉语的常用词汇,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达两千年之久,实在是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47:50
  坑儒一事,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以侯生、卢生、韩众等为首的方士们,为秦始皇寻找仙人仙药不果,为逃避处罚,纷纷逃亡,引来秦始皇的怒气和追究。《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条记载其事说:
  -------------
  (1)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已。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

  (2)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
  这段记事,是坑儒事件的通行文本,有关坑儒的种种议论和转载,多是由此而来。不过,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段记事,不免产生种种的疑问。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48:29
  疑点1:坑儒事件中被害者称谓的变化

  坑儒事件,起源于方士们为秦始皇寻找仙人仙药,因此获罪被处罚者,应当是方士。方士,又称方术之士,这里的方士,是指求仙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术士,他们在思想的流派上与道家比较接近。(14)但是,在秦始皇大怒的谴责中,被谴责的对象由方士变成了“文学方术士”。“方术士”,就是方士。“文学”,就是文学之士,可以泛称博学善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称儒学之士。(15)不过,这里提到的文学,没有一个有真名实姓,都是含含混混,一笔带过的。(16)

  进而,到了这段文字的下半段,文学方术士被变更成了“诸生”。诸的意义是多,生的意义是学者、学生,诸生的字面意义,是多位学者、学生,独尊儒术以后,往往用来指学习经书的儒生。以“诸生”取代“文学方术士”,使被害者的身份模糊,淡化了方士,强化了文学,当然,这种浓淡之间的人为涂抹,毕竟还是有些偷偷摸摸,是在隐晦处进行的。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49:01
  疑点2:添加的说明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紧接着这段记事的,是公子扶苏登场劝谏秦始皇不要重罚儒生的记事。这段记事的原文是这样的:

  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非常明显,这段记事是作为有关坑儒事件的一条重要补充而添加上去的。按照常理讲,坑儒事件起源于方士,扶苏劝谏秦始皇,话当从方士求药开始,奇怪的是他没有提及这些,而是突如其来地扯到诸生,而且,他话里的诸生,意义变得非常明确了,就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儒生。看得出来,扶苏这句话,明显的是一句掐头去尾、有意剪裁历史的话。这句话,不像是为了劝谏秦始皇说的,倒像是为说明诸生就是儒生而说的。如果没有这条添加的说明,秦始皇坑埋的是儒生这件事情就站不住脚了。

  为便于理解,我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坑儒事件受害者的称谓变化作了一个整理如下:1方士-2文学方术士-3诸生-4“皆颂法孔子”的儒生。体察这种变化,难免不使人对这段记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49:26
  同时,我们这里要注意“诸生皆诵法孔子”,可见在秦国儒教是通行的!

  但是,历史的诡异就在于,孔子周游列国,偏偏就是没有去过秦国,反正正史上是这么写的。

  还是去过,但是后来为了掩人耳目而删改了历史呢?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49:55
  疑点3:受害者处刑的奇怪

  根据前引记事,秦始皇大怒以后,下令将这批文学方术士交给了御史处置,“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御史,或者是指负责监察的御史,也可以是御史大夫的略称。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法务在其职责内,御史们都归他管辖,他们办公的地方,叫做御史台。(17)

  按照秦国的制度,文学方术士们交由御史处置,他们将接受严格的法律审判。在这段文字中,秦始皇大怒说:“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这是秦始皇预先定罪名的话,所定的罪名为“妖言以乱黔首”。妖言,正是秦汉法律的罪名之一。据此文本,御史们应当按照秦始皇的意思,定诸生“妖言” 罪。按照秦汉的法律,“妖言”罪可能被判处死刑,处死的方式是腰斩。(18)

  然而,从记事的结果来看,这些被定罪的方士们是被 “坑”,也就是坑埋处死的,(19)这就不合秦汉的法律了。根据我们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秦汉法律制度,特别是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法律文书来看,死刑没有 “坑”,也就是没有坑埋处死的律文和案例。(20)在秦汉历史上,坑埋处死,仅仅出现在残酷的战争中,而且,往往是作为受到谴责的暴行被记载下来的。有名的比如,秦国大将白起坑埋赵国四十万战俘,项羽坑埋秦国二十万降卒。由此看来,编造这段故事的人对于法律不太专业,留下了作伪的马脚。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0:42
  疑点4:有名的方士都没有被坑

  根据《史记》的记载,活跃于秦始皇身边的方士大约有三百人之多,其中有名有姓者有五人,韩众(终)、侯生、卢生、石生和徐福(市)。他们都曾经受到秦始皇的礼遇和厚遗,积极为秦始皇寻找仙人和仙药。侯生,韩国人。卢生,燕国人。徐福,齐国人。韩众和石生,不详。(21)

  在所谓的坑儒事件中,方士卢生、韩众和侯生等逃亡,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此下落不明。石生也是没有了消息。徐福是与韩众和侯生等一起直接受到秦始皇谴责的人,指名道姓,罪行最重。奇怪的是,徐福并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他没有逃亡,也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他逍遥法外,一直在琅琊台愉快地生活,继续为秦始皇寻找永远找不到的仙药。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就在坑方士的后二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又来到了琅琊台,再一次与徐福相见。秦始皇不但没有将徐福绳之以法,反而再一次听信徐福的巧语花言,乘船下海射大鱼,亲自动手清除妨碍仙人仙药出现的障碍。

  由此看来,在所谓的“坑儒”事件中,被坑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方士,罪大恶极的五位有名方士,不是逃亡就是安然无恙,这种名不副实的结局,实在是使人怀疑秦始皇是否坑埋过方士?至于将这件事情说成是“坑儒”事件,可以肯定是不符合记事原文的说法,应当是别有用心的编造。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1:39
  秦始皇坑埋方士的详细记事,现存西汉的文献,除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而外,还见于《说苑?反质》篇,(23)非常详细,兹引用如下(为了便于分析,我将全文分为3段):

  (1)于是有方士韩客侯生,齐客卢生,相与谋曰:“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以慢欺而取容,谏者不用而失道滋甚。吾党久居,且为所害。”乃相与亡去。

  (2)始皇闻之大怒,曰:“吾异日厚卢生,尊爵而事之,今乃诽谤我,吾闻诸生多为妖言以乱黔首。”乃使御史悉上诸生,诸生传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3)卢生不得,而侯生后得,始皇闻之,召而见之,升阿东之台,临四通之街,将数而车裂之。始皇望见侯生,大怒曰:“老虏不良,诽谤而主,乃敢复见我!”侯生至,仰台而言曰:“臣闻知死必勇,陛下肯听臣一言乎?”始皇曰:“若欲何言?言之!”侯生曰:“臣闻禹立诽谤之木,欲以知过也。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趋末,宫室台阁,连属增累,珠玉重宝,积袭成山,锦绣文采,满府有余,妇女倡优,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酒食珍味,盘错于前,衣服轻暖,舆马文饰,所以自奉,丽靡烂熳,不可胜极。黔首匮竭,民力单尽,尚不自知,又急诽谤,严威克下,下喑上聋,臣等故去。臣等不惜臣之身,惜陛下国之亡耳。闻古之明王,食足以饱,衣足以暖,宫室足以处,舆马足以行,故上不见弃于天,下不见弃于黔首。尧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土阶三等,而乐终身者,以其文采之少,而质素之多也。丹朱傲虐,好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万丹朱而十昆吾桀纣,臣恐陛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侯生曰:“陛下之意,方乘青云飘摇于文章之观,自贤自健,上侮五帝,下凌三王,弃素朴,就末技,陛下亡征见久矣。臣等恐言之无益也,而自取死,故逃而不敢言。今臣必死,故为陛下陈之,虽不能使陛下不亡,欲使陛下自知也。”始皇曰:“吾可以变乎?”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若陛下欲更之,能若尧与禹乎?不然,无冀也。陛下之佐又非也,臣恐变之不能存也。”始皇喟然而叹,遂释不诛。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仔细阅读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不但包括了《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坑方士的基本内容,而且详细交代了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下落不明的主犯之一,方士侯生的下落。故事中的这位方士侯生,真是一位了不得的英雄人物。他被捕以后,在车裂的酷刑和震怒的秦始皇面前,不但临危不惧,置死生于度外,而且大义凛然。他严厉谴责秦始皇的暴虐不道,尖锐指出秦坐而待亡的灭国危机,直说得秦始皇先是沉默不语,继而悔过求变,最后无奈感叹,释放了侯生。

  分析这个故事的构成,非常清楚:1.这个故事的主体是第三段,分量是第一段和第二段总和的3倍;2.这个故事的精彩的部分也都在第三段,在于侯生的长篇说教;3.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简短文辞,不过是为了交代第三段,也就是为了讲述侯生登场演说而铺垫的引子而已。

  《说苑?反质篇》所载的这个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同《说苑》中所见的众多历史故事一样,是长期流传于民间,见于典籍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西汉末年经过刘向的整理,一部分被编入《战国策》,一部分被编入《新序》、《说苑》当中。我们知道,这些历史故事,源流相当古老,从战国以来一直广泛地流传,多是游说之士的学习材料,或者是练习游说的脚本。这些历史故事的编撰者,往往是游士们自己。(24)《说苑?反质篇》所载的这个秦始皇坑方士故事的出现和流传,应当在秦亡以后到汉武帝求仙求药,大尊方士之间。(25)这个故事的编撰者,应当是外出游说的方士们,他们以古喻今,自吹自擂。从时间的先后和流传的状况来看,这个故事,应当是坑方士故事的原版,至少是原版之一。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1:58
  (三)《汉书?五行志》 才开始出现坑儒字样

  考察整个西汉一代的典籍,见不到焚书坑儒这个用语。《史记?儒林列传》概述焚书和坑方士这两件事情说:“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大体概括《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事而来,被坑者仍然是术士。

  扬雄是活跃于西汉后期的政客文人,王莽篡汉建新以后,他曾经上《剧秦美新》文给王莽,对比秦之恶与新之美。在这篇名文中,他历数秦的种种不义暴行,对于秦始皇极尽攻击之能事说:

  至政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始皇。盛从鞅仪韦斯之邪政,驰骛起翦恬贲之用兵,灭灭古文,刮语烧书,弛礼崩乐,涂民耳目。遂欲流唐漂虞,涤殷荡周,除仲尼之篇籍,自勒功业,改制度轨量,咸稽之于秦纪。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31)

  扬雄博学多才,“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他曾经校书天禄阁,有机会阅览宫廷所藏秘籍,是一位通晓历史的大学者。(32)在这篇文章中,他站在崇儒尊经的立场上,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行作了强烈的谴责,并没有说到坑儒的事情。对于秦焚书时儒生们的反应,也只是说到他们纷纷疏远秦政权,藏书闭口不言而已。由此完全可以看出,直到新莽时期,不但没有焚书坑儒的用语,也没有坑儒的故事流传,(33)否则,扬雄绝没有不用来攻击秦的道理。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2:38
  从现有的文献典籍来看,焚书坑儒,是东汉以来的用语和观念。《汉书?儒林传》说:“及秦始皇兼并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大体沿袭《史记?儒林传》,文辞略有不同而已。《汉书?五行志》数落秦始皇的暴行说:“遂自贤圣,燔诗书,坑儒士。”已经将“杀术士”,改为“坑儒士”了。《汉书?地理志》又向前进了一步,数说秦始皇:“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不但改了词,而且将“燔书坑儒”连接成一四字词汇,从此成为汉语的常用词汇,成为数落秦始皇文化暴行的标签用语。

  《汉书》经班彪、班固父子多年编著,至班昭时才最后完成。(34)班彪活跃于光武帝时期,班固活跃于明帝、章帝时期,班昭活跃于和帝、安帝时期。我们知道,班彪、班固、班昭都是崇尚儒学的人,算是正统的官方历史学家。《汉书》的编撰思想,可以用班固在《汉书?叙传》中的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就是“综其行事,旁贯五经”,将西汉一朝二百三十年间的历史,基于官方认定的儒家经典——五经的教义叙述出来。(35)这种编撰思想,不但反映了班氏一家的正统思想,更反映东汉初年尊经崇儒的历史风潮。(36)正是因为如此,《汉书》对于史书体例的选定,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对于历史事实的认定,大体都用经学思想作标准来加以裁决,相对《史记》而言,变动的地方很多,多是些曲从教义的倒退。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3:01
  (四)《诏定古文尚书》——坑儒故事的初版
  卫宏是活跃于东汉初年的儒士,(38)他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讲述了一桩坑儒的故事如下:(39)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坑儒事件的初版。从秦始皇坑士故事的源流上看,已经是一改再改的第三个版本了。对照前两个版本,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版本是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坑方士故事为底本,有意图地改造而成的。我们不妨作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3:36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这是交代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起源于焚书引起的不满,将事件与求药和方士完全割裂。这个背景,《说苑》的故事完全没有,《史记》也没有,至此而坚定明确。(40)

  “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这是交代被坑埋的人等和人数。《说苑》和《史记》的故事都说是四百六十人,这里增长到七百人。七百诸生被征召拜为郎的故事,完全不合秦代的制度和历史,反映的都是东汉时代儒学昌盛的事情。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4:07
  “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命就视之”。《说苑》和《史记》的故事都说,方士们是交由御史审判后定罪被坑埋的。这里改写成秦始皇预设圈套欺骗儒生,便于突然袭击坑埋他们。这种编造法,实在是幼稚得很。北宋程大昌《雍录》载:“议瓜之说,似太诡巧,始皇帝刚暴自是,其有违己非今者,直自阬之,不待设诡也。”(41)批评得非常中肯。在这个故事中,被坑的不但有诸生,连博士也包括进来了。因为是事后的编造,所以情节更生动具体,《说苑》的故事没有坑埋的地点,《史记》笼统说是“皆坑之咸阳”,这里具体改造为“骊山陵谷”。地点在秦始皇陵南部的山谷中,远离咸阳数十公里,已进入秦骊邑境内。当地有温泉,地热种瓜,不合季节结果的事也编了出来。(42)

  “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这是详叙如何坑儒的细节,诸生明确为贤儒,他们被骗到这里,先被预先设置的机关伏弩射死,再被填土掩埋,静静地死去。因为前面说了骗人来看瓜,看瓜的时候如何突然被坑埋,故事实在有些不好交代,于是增加一个“伏机”的细节。

  卫宏所讲述的这个坑儒故事,纯属编造,而且是太不高明的曲意编造,稍微有点头脑和历史常识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用耗费更多笔墨来辨识。我们感兴趣的是,当时为什么有人要编造这个故事?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4:28
  我们知道,光武帝本是儒生,创建东汉王朝后,息马论道,建太学,立五经博士,掀起尊经崇儒的热潮。明帝即位,亲自讲经,诸儒问难于前,冠带缙绅环桥门而观,史称经学“盛于永平矣”。章帝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讲义五经异同”,亲自裁决经义,由班固纪录成《白虎通义》一书。(43)在这种政府主导学术的风潮之下,不仅经学的文本教义有了朝廷的钦定,对于解释经学教义的传文也有了官方的认定。为了按照官方的教义规定解释经义,经师们也对传文中相关的历史作相应的修改。

  卫宏在光武帝时期作过给事中议郎,建武期间,曾经受诏校订《古文孝经》呈上。(44)卫宏也精通《毛诗》和《尚书》,著有《毛诗序》和《古文尚书训旨》等多种著作,是著名的经师。《诏定古文尚书》,当是他受诏校订的另一部著作,是朝廷裁定的古文经书之一。卫宏为该书作序,他对于有关经学的历史,自然是按照官方钦定的调子讲述。《诏定古文尚书序》中的这个故事,可能不是卫宏自己编的,而是当时已经流传开来,为官方所认定的故事。换句话说,焚书坑儒,作为一种官制的“历史事实”,在东汉初年已经被认定和确立,《诏定古文尚书序》所载的这个故事,就是被认定和确定的官方版本。

  对于上述的论断,我们可以引用东汉初年学者王充的认识作为证明。王充在《论衡?谢短篇》说:

  秦燔五经,坑杀儒士,五经之家所共闻也。

  五经,东汉初年被立为学官的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春秋》。(45)五经之家,研讲这五部经书的经师们。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在东汉初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儒家经师们的共同认识,他们众口一词,一致认定这件事情。王充在《论衡?语增篇》又说:

  传语曰:秦始皇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传语,对于经书的解释,有种种不同的形式,既用义理,也用史实。由这句话可以看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已经写进传语,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所讲述的坑儒的故事,应当就是当时为了解释经书而写进传语中的诸多历史故事之一。



穿越时空

帖子数 : 148
注册日期 : 13-05-02

返回页首 向下

《皇漢之梦》(五十一)  ★★★考古惊天铁证: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道德经被儒教篡改!长篇连载 (3)  Empty 回复: 《皇漢之梦》(五十一) ★★★考古惊天铁证:圣经上帝源于上古华夏,道德经被儒教篡改!长篇连载 (3)

帖子 由 穿越时空 周五 五月 24, 2013 6:49 am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4:57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对焚书坑儒这一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作出一个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确切结论了。

  一、焚书是确凿的历史事实。《史记?秦始皇本纪》对于焚书的记事,准确、可靠,史料来源于纪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所以相当可信。

  二、坑儒是伪造的历史,而且是一个三重伪造的历史。《说苑?反质》所载的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是这段伪史的第一个版本。这个故事,是西汉初年的方士们编造出来的,动机在于自我吹嘘,游说权贵以博取禄利。

  三、《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是这段伪史的第二个版本。司马迁为了告诫方士行欺瞒必将自取灭亡,采用了《说苑?反质》故事的部分内容,加以改造写进了《史记》,他对于这个故事的真伪,没有作严格的鉴别。

  四、《诏定古文尚书序》所载的秦始皇坑埋儒生的故事,是这段伪史的第三个版本。这个故事,是东汉初年儒学的经师们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基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故事加工编造出来的。

  五、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编造者是儒学的经师们,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的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从此以后,焚书坑儒成为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国文化史上重大的文化标志、汉语的常用词汇,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达两千年之久,实在是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5:25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对焚书坑儒这一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作出一个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确切结论了。

  一、焚书是确凿的历史事实。《史记?秦始皇本纪》对于焚书的记事,准确、可靠,史料来源于纪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所以相当可信。

  二、坑儒是伪造的历史,而且是一个三重伪造的历史。《说苑?反质》所载的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是这段伪史的第一个版本。这个故事,是西汉初年的方士们编造出来的,动机在于自我吹嘘,游说权贵以博取禄利。

  三、《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是这段伪史的第二个版本。司马迁为了告诫方士行欺瞒必将自取灭亡,采用了《说苑?反质》故事的部分内容,加以改造写进了《史记》,他对于这个故事的真伪,没有作严格的鉴别。

  四、《诏定古文尚书序》所载的秦始皇坑埋儒生的故事,是这段伪史的第三个版本。这个故事,是东汉初年儒学的经师们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基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故事加工编造出来的。

  五、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编造者是儒学的经师们,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的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从此以后,焚书坑儒成为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国文化史上重大的文化标志、汉语的常用词汇,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达两千年之久,实在是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5:55
  孔子儒教有一套高超的篡改历史的手法,把半真半假的事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儒教的阴谋深沉到何等地步。

  秦始皇仅仅因为杀了460个儒生,就被儒教骂为暴君,而后来蜥蜴人入侵中原,上亿上亿的屠杀华夏子民时,儒生们却把侵略者称为千古一帝,不说残暴了。

  而秦始皇真的冤枉吗?不是,这是他愿意的,是他参与设计的,同为蜥蜴人,他和孔子一文一武,绞杀华夏上古文明,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6:43
  焚书坑儒,原来是儒生坑了秦始皇

  像秦始皇坑杀的对象,究竟是儒生呢,还是术士呢?该称“坑儒”,还是该称“杀术士”?

  这个问题最早是由明代学者于慎行提出来的。他在《读史漫录》中说:“夫秦人之坑儒,以二方士故也。方士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怒日:‘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于是使御史按问诸生在咸阳者,传相告引,得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夫以二方士故,而坑诸生数百人,其说不可知。彼所谓诸生者,皆卢生之徒也,坑之诚不为过;其诵法孔子者,与方士何与?而尽坑之!世不核其实,以坑杀儒士,彼卢生岂儒士邪?”这段议论对秦始皇“坑儒”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其要点是,所谓“坑儒”之事,系由两位方士欺骗、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使御史按问诸生,这里的“诸生”都是“卢生之徒”,即方士;方士装神弄鬼,以求仙寻药为名,欺骗秦始皇,赚取钱财爵位,“坑之诚不为过”;这件事跟儒生无关。

  可以定论: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这段伪史的编造者,是儒家的经师,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闭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7:14
  我们已经无法得知那时真相到底是什么,甚至,我们无法知道秦始皇到底有没有过焚书,因为我们的心实在要颤抖于儒教权术篡改历史之阴险!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蜥蜴人派秦始皇,很好的接起了孔子未竟的绞杀华夏文明的事业。毕竟灭了所有的诸侯国,这就创造了最好的绞杀华夏文明的条件。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斯是儒教荀子的学生,外法内儒;法家王朝秦朝,外法内儒,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为什么了,法家只不过是为了儒教上台而安排的一个替罪羊!

  秦朝的暴政也只不过是为了儒教上台而安排的一个替罪羊。这背后操纵的那只手,始终都是蜥蜴人。

  可怜我们被焚于大火的华夏古籍啊!!!!!!!!!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8:22
  周朝皇家的这些图书典籍落在了孔子手里后,一场巨大的浩劫开始了。

  蜥蜴人孔子大规模的烧书,删诗书,做礼乐,“删书赞易”、新成《左传》《国语》等。而鲁国将此重任交给在“单氏取周”中功迹显赫的孔子处理,也事在必然。孔子的后代汉孔安国,从“孔壁”中发现了古书也可证明此为史实。据汉《纬书》说孔子将3240篇古籍“约”掉了3120 篇,仅剩120篇!使后人对前史望尘莫及,因此成了断代史。另据“[凤舞九天,龙缰行天下]论题:孔夫子烧书烧出功来了吗? 孔夫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 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而存者为经,身尊道隆为天下后世法。”——大宗师心存2689个结,250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成了断代史,图书被全部烧掉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是鲁国这个诸侯国,和孔子这个邪灵,毁灭了我华夏上古文化典籍。

  呜呼哀哉!!!!!!!!!!!!

  我们好好来看一下,秦始皇和孔子到底是怎样唱双簧绞杀华夏上古文明的。

  儒教是华夏文明的大克星,罢黜百家其实早就开始了,秦朝“焚书”不烧孔子儒书。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8:41
  秦始皇焚书,有“三烧”,李斯在《取缔“私学”令》记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这里是要:把秦朝官方文献以外的其他各国官方文献皆烧掉。凡不是秦博士官收藏的国家图书,天下个人收藏拥有各国史传诗歌、书籍和诸子百家书的,闻知法令后应主动携书前至当地官府上缴并烧毁。

  “三烧”之外,还存在着“三不烧”之书,即秦博士官所收藏管理的图书不烧,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法教”之书即孔子儒学之书不烧。“三不烧”均由李斯《取缔“私学”令》所明确规定。而作为秦朝所谓“法教”的孔子儒书,不仅不烧,若遇见有人蓄意损毁,还可能会以“非法教”入罪。

  蜥蜴人派秦始皇接起了孔子未竟的绞杀华夏文明的事业。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9:12
  大家注意:
  1.三烧中的“诗”,所指的,是各国史传的和现实社会上流行的诗歌,不指儒书中的“诗经”。因为“诗”是中国古今历史上的文学名词、体裁其中之一,并不专指儒书《诗经》。

  比如楚国的屈原、宋玉,屈原的诗歌,后世多称“楚辞”,尤其对人世间的民生、恶政、卫国战争和侵略战争等,或称颂或批判,多有关注。如所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又“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所谓“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九章.怀沙》);所谓“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九歌.国殇》);所谓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九章.哀郢》),等等,均是其中典型例子。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楚人“屈原赋二十五篇”、“宋玉赋十六篇”;还有吴人“庄夫子(名忌)赋二十四篇”等。而无名氏创作的民间诗歌肯定更多,如创作诗三千余篇的多数民间诗人。据此推论,先秦各国的诗歌数量,发展至秦朝,最保守的估计也应有一万首以上。屈原等先秦诗歌,对楚国等六国遗民的影响很大,对秦朝暴政极其不利,故秦始皇和李斯是决不会听任其传播、流行的。

  据《史记》所载,至春秋末期,仅北方诸国,即已流行诗歌三千余首,南方诸国如楚、越等国的诗歌还未计算在内。孔子删诗书后,仅存311篇,这就是两汉儒家的读物——《诗经》。但是当时还有各国个学派都保存着诗,仍然在各国民间继续流行,孔子生前并无任何实际权力,能够让其他三千首诗歌全面停止流行和传播。


  儒家的“诗三百”, 其内容多以歌颂周王的“武力”和鼓吹、宣扬“天命”为主,在先秦诸国中并无什么影响力。而“秦代周德”,又“ 推终始五德之传”(《史记.秦始皇本纪》),独尊孔子儒学,故与“诗三百”相合拍。由此可见,李斯所限令缴烧的“诗”,其具体对象,不是指儒家的“诗三百”,而是指以屈原“楚辞”为主的各国史传诗歌。当然,还有包括我们华夏上古传下来的,自然逍遥的诗歌。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6:59:39
  汉前不存在儒家的所谓“《尚书》”一书。文献显示,流行本《尚书》一书,是西汉武帝复辟秦制以来,由汉、晋儒家所伪造、伪托的一种伪书,其中挟杂着少量的先秦资料,多数内容则为汉以来儒家的历史主张和政治主张。其成书情形,当与伪书《周官》(又名“《周礼》”)等有着某些相近之处。大量事实证明,秦始皇尊孔崇儒,故秦儒李斯不烧儒书。

  而秦博士所收藏的包括儒书在内的秦本朝文献、六国文献、诸子百家文献等,全由汉相萧何所抄没并接收下来,归于代楚立国的汉朝所有,并置藏于西汉末央宫的石渠阁中,基本上完整无损。先秦儒书若有什么“古文‘尚书’”之类,也应尽在石渠阁的收藏管理之下。据此推断,《汉书.艺文志》有关所谓“古文《尚书》”的来源,或发现于“孔子壁”中,或由济南伏生所“口授”于晁错之类记载,纯属无稽之谈,完全是儒家的一派胡说。由此可见,先秦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尚书》” 这种书名的儒书;故李斯《取缔“私学”令》中“诗、书”之“书”,根本不指汉以后才出现的儒家《尚书》,而是指儒书、百家书等以外的其他先秦书籍。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0:06
  2.烧“书”。

  要烧的“书”,因为只有“医药种树卜筮”以外的不烧。

  那么烧的面相当广,百家文献、各国官方文献(含刑书、史书、文告和档案文书等)、先秦各国史传的、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科学技术类图书、字书等。

  孔子曾提出“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即禁止讲究科学与技术的罪恶的政治主张。秦始皇尊孔崇儒,大搞愚民政策,必然要抑制科学技术等理性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儒教弟子李斯《取缔“私学”令》所下令烧毁的“书”,必然是包括数学为主的科学技术类书、字书等理性文化读物,而决不仅仅是儒家的所谓“《尚书》”。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0:40
  与先秦古人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联的科学技术书、字书等书籍。稍微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人们也许知悉,数学、营造、医药、天文历法和文学(广义),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五大带头学科。而前四项,即数学、营造、医药与天文历法,即与科学和技术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尤其是数学和营造,与科学和技术更是关系密切。中国先秦素有手工业发达的称誉;发达的手工业,必然要与发达的数学和发达的营造工艺相联系。

  有考古证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器如《云纹禁》、《曾侯乙编钟》等,其制作技术,已采用了非常先进的“失腊法”,不仅领南北各国之先,而且挤身于当时世界上的一流行列。春秋末期《墨经》中的几何学、力学等的产生和形成,完全有赖于当时各国普遍开展的科学与技术的丰富实践。湖北张家山考古出土的楚国“《算数书》”这一先秦的数学著作,被当今权威学者证实为东汉《九章算术》的“母本”(沈康身《中国数学史大系》第2卷《前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传世本战国《周髀算经》一书里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所有这些丰富的成熟的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又指导着新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揭开《考工记》一书由汉儒刻意披上去的那一层神秘面纱,可以看到先秦的手工业,从造车到都城等营造工艺上的丰富的技术内涵,以及与数学知识等的密切联系。所有这些事实表明,数学与营造等科学技术类书籍,是春秋战国各国普遍流行的一般读物,这是由当时实用、理性与富于竞争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儒家的神秘史观所决定的。此外,先秦各国还流行着“字书”和其他方面的读物,都属于“书”的范围。如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市场购得的1200余支战国楚国简书,内容包涵了“80余种先秦古籍”。(沈颂金《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第386页,学苑出版社2003)据称,这些楚简书涉及到文字、教育、政论、音乐等方面。1987年,湖南慈利石板村36号战国墓出土简牍4000余片,属于“楚系文字”,“内容为记事性先秦古书”。(同前,第385页)而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帛书26件12万字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同前,第401页)这些考古事实表明,春秋战国流行的“书”,除了百家书和各国史传诗歌等以外,还流行着以数学、营造为主的各种科学技术类书、字书和一般各种记事书等。由此可见,李斯《取缔“私学” 令》中“诗、书”之“书”,所指当是这类以数学、营造为主的科学技术类书、字书和各种记事书等。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1:03
  综合古文献记载,儒家的“《诗经》”与“《尚书》”这二部书的书名,要延至西汉才出现。即是说,先秦根本就不存在儒家所谓“诗经”和“尚书”二部儒书。儒书的“诗三百”,歌颂周王的“武力”、鼓吹“天命”,只是儒家内部的读物,并不表示各国、各学派都能接受,在各国毫无影响力。秦始皇尊孔崇儒,继承“周德”,“诗三百”更能符合其政治需要。因此,李斯《取缔“私学”令》中的“诗、书”,应确指先秦各国史传的诗歌,以及以数学为主的各种科学技术类图书、字书等。顺便一提,近几十年来国内新出版的《史记》、《汉书》等,把“诗、书”各加上书名号“《》”,变成“《诗》”、“《书》”,是一种附会穿凿之举,有误导读者之嫌,是完全不可取的。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1:32
  3.缴烧“百家”书

  百家书即“百家语”。缴烧百家书,主要指缴烧孔子儒书以外的诸子百家书籍,如《墨子》、《杨子》(杨朱)、《老子》、《邓析子》及其《刑书》、《庄子》等。其中首当其冲的,当首推《墨子》一书,以及墨家后学的书籍。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1:55
  春秋末以来,孔子儒学为七十余国所不容,声名狼藉,日薄西山。因此,孔子的后学,汲取经验教训,总是试图从中找出原因,加以继承,或改造或扩充,以期更适用于王者的政治需要。有从刑法方面的变更着眼的,有从“仁政”、“心性”方面着眼的,也有集大成、从“礼法”方面着眼的,如商鞅、孟子、荀子等,均是其中佼佼者。所谓“孔子之后,儒分为八”(《韩非子显学》),所指即是。其中最为后世帝王如蝇逐臭般推崇的,则要首推荀子的“礼法”之学了,后来为其得意门生李斯所发扬光大,并为秦、汉以来二千年的帝王所沿袭;尽管荀子至北宋曾经为苏轼等人所抨击,大骂李斯“以其学而乱天下”(苏轼《荀卿论》),以至使南宋朱熹不得不改弦易辙,淡化荀子,扛起《孟子》等“四书”为旗帜来作掩盖。然而,荀子在世之时,即已发出“礼乐息灭,圣人隐伏,墨术行”的慨叹,即对墨学的广为传播,表示极度恐惧,恨不得立即予以全面取缔,使“百家无所窜”,尊崇孔儒的“壹学”与“壹教”。而在荀子之前,孟子即叫嚣所谓“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灭墨”的态度更是斩钉截钉,直截了当,毫不含糊。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2:20
  由此可见,以执公义、公正、公平这“三公”为基本特点的墨子学说,早已成为孟子、荀子等儒家“亚圣”、“隐圣”的心腹大患。故李斯《取缔“私学”令》对吏民个人所上缴、烧掉的书,必然集中在“百家语”身上;而“百家语”中,缴、烧《墨子》一书及其后学的书籍,是毫无疑问的。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2:44
  4.缴烧“非秦记”以外的各国官方文献

  流行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的记载,意为即令秦史官烧毁秦记以外的各国官方文献。笔者认为,“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的记载,不可据信。依据有三。

  首先,“秦记”以外的先秦各国的官方文献,多有刑书、史书、人口、地理、民风等等记载,不仅是秦朝行政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求之不得,而且研究上需要大量时间,整理都来不及,更遑论烧毁了,故秦廷决不会轻易烧毁。其次,各国官方文献多为秦史官和博士所集中收藏,社会上较少流传,不存在社会影响问题。再者,《史记.李斯列传》中虽然同样提到《取缔“私学”令》的上书内容,但对“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一事,却毫无一字记载。这些依据表明,秦始皇可能并没有烧毁先秦各国史传的官方文献。那么,“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的记载,很可能是不成立的,是后儒所羼入窜乱。其目的,在于把汉儒全面摧残和毁灭先秦各国官方文献的罪行,借故推到秦始皇身上去。真正的历史真相如何,有待考证。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4:30
  焚书坑儒,原来是儒生坑了秦始皇

  像秦始皇坑杀的对象,究竟是儒生呢,还是术士呢?该称“坑儒”,还是该称“杀术士”?

  这个问题最早是由明代学者于慎行提出来的。他在《读史漫录》中说:“夫秦人之坑儒,以二方士故也。方士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怒日:‘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于是使御史按问诸生在咸阳者,传相告引,得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夫以二方士故,而坑诸生数百人,其说不可知。彼所谓诸生者,皆卢生之徒也,坑之诚不为过;其诵法孔子者,与方士何与?而尽坑之!世不核其实,以坑杀儒士,彼卢生岂儒士邪?”这段议论对秦始皇“坑儒”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其要点是,所谓“坑儒”之事,系由两位方士欺骗、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使御史按问诸生,这里的“诸生”都是“卢生之徒”,即方士;方士装神弄鬼,以求仙寻药为名,欺骗秦始皇,赚取钱财爵位,“坑之诚不为过”;这件事跟儒生无关。

  可以定论: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这段伪史的编造者,是儒家的经师,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闭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5:01

  我们已经无法得知那时真相到底是什么,甚至,我们无法知道秦始皇到底有没有过焚书,因为我们的心实在要颤抖于儒教权术篡改历史之阴险!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蜥蜴人派秦始皇,很好的接起了孔子未竟的绞杀华夏文明的事业。毕竟灭了所有的诸侯国,这就创造了最好的绞杀华夏文明的条件。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斯是儒教荀子的学生,外法内儒;法家王朝秦朝,外法内儒,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为什么了,法家只不过是为了儒教上台而安排的一个替罪羊!

  秦朝的暴政也只不过是为了儒教上台而安排的一个替罪羊。这背后操纵的那只手,始终都是蜥蜴人。

  可怜我们被焚于大火的华夏古籍啊!!!!!!!!!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先秦典籍,太少太少了……


  我们华夏文明远古的记忆,已经被蜥蜴人孔子和秦始皇焚烧殆尽,

  然后,它们把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嵌植进来,让我们拜它们为始祖,说我们是这些蜥蜴人造的。

  华夏儿女后来真的拜这些东西为神了,于是一次次的被屠杀,因为,蜥蜴人是要吃人的。

  鲁迅没有说错,中国这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蜥蜴人吃人的历史,特别越到后期,越是华夏整体亡国,被集体大规模的吃。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05:29
  孔子的那一套不是做人的道理,而是做奴才的道理,是做蜥蜴人的道理,是虫族蠕虫的道理。

  后来的华夏,蠕虫满地滚满地爬呀……

  大家分析一下最近这几百年来蜥蜴人吃人的记录。

  我们看到,到后期华夏人完全被孔子蠕虫思想嵌植钳制以后,就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就像得了艾滋病,失去了一切免疫力和抵抗力。

  孔子蠕虫思想就是艾滋病毒,任何民族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就丧失一切免疫力,等待着被屠杀吧。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12:35
  甲骨文里那么多的原原本本的“上帝”字眼告诉我们,
  “上帝”不是西方人的专利,
  “上帝”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真正的上古华夏文明传统文化。

  儒教是异族宗教,外来宗教,儒教是叛祖背宗的外来邪教!孔子是由黑龙强奸某女而成。

  孔子后代,两千年坚持不懈,永远当汉奸!永远做坏事。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16:56
  还没有基督徒来么?

  我是你们很好的发展对象啊,现在正在迷茫中呢。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7:57:04
  @带着书香听雨 293楼 2013-05-19 17:48:29
  楼主,明末时,汉人应该有一个多亿左右,满清入关后,杀了几千万应该是有的,有些地方被屠的十室九空,这也是真的。我家就是从雍正年间“湖广填四川”由广东入川的,有族谱记录,现在四川人,大多不是古蜀人,而是从湖广迁入,和残存的巴蜀人各种混合而成,尤其是川东一带,离湖北等地较近,故成为迁移的捷径。
  楼主,我们不信上帝,也不信所谓的佛陀等,但是宗教信仰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人内心的平静,这点作用是不可......
  -----------------------------
  历史博士后导师,葛剑雄,满族,有一本《中国人口发展史》,里边驳斥了你的人口数量言论,他的考察说绝不会低于1.97亿,加上漏查的,至少也会有两亿。

  这还是一个满族人刻意掩盖历史而弄出来的最低数字。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8:14:46
  @战神归来洪花开 296楼 2013-05-19 18:12:22
  楼主,您叫基督徒来干啥呢,这我有点不懂了,
  -----------------------------
  俺想深入研究基督教呢。

  因为啊,犹太人篡改了圣经。

  耶稣,又篡改了犹太人的《旧约圣经》,特别是废除了割包皮一说。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8:16:28
  两千年来,华夏民族走在了背离自然的路上

  我们一直说中国人是最尊重自然的,
  可是,自从儒教兴盛之后,就只知道尊重什么“圣人”了,
  什么事情,都得是找“圣人”说怎么怎么样。

  而不是尊重自然规律,用自己的内心去体悟自然的状态应该是怎么样。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8:16:53

  西方的自然科技,其实,是上古华夏尊重自然的体现,
  不断的体悟自然,研究自然,感悟自然之道。

  没有什么“圣人”,科学家的话也都得要经过自然的验证。

  这两千年里,东方人缺乏对自然的尊重,对什么“圣人”的尊重该摒弃了啊!

  做事情,要凭自己的本心,与自然沟通的本心;而不是“圣人”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听什么“圣人”的。


楼主:杏花天雨谢春红 时间:2013-05-19 18:17:24

  严格来讲,这两千年里,东方人普遍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失去了对自然的好奇。

  被迷惑在了种种“圣人”的邪说里。

  谁能比自然再神圣啊!

  而西方人,保持着对自然的好奇。

  人,首先是属于自然的,其次才是属于人类社会的。
  
全人类社会也没有权力干涉一个自然中的人的行事。

  自然科学都被儒教什么“君子不器”,“功乎異端,斯害也已”,被当作是异端啊



穿越时空

帖子数 : 148
注册日期 : 13-05-0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