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之家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皇漢之梦》(十七):人中讲道(197)

向下

《皇漢之梦》(十七):人中讲道(197) Empty 《皇漢之梦》(十七):人中讲道(197)

帖子 由 穿越时空 周一 五月 06, 2013 9:21 pm

人中讲道(197)真正的华夏文明跟孔子儒教是死对头,孔子儒教是如何绞杀华夏上古文明的(三)

接着上次的讲。

周朝皇家的这些图书典籍落在了孔子手里后,一场巨大的浩劫开始了。

蜥蜴人孔子大规模的烧书,删诗书,做礼乐,“删书赞易”、新成《左传》《国语》等。而鲁国将此重任交给在“单氏取周”中功迹显赫的孔
子处理,也事在必然。孔子的后代汉孔安国,从“孔壁”中发现了古书也可证明此为史实。据汉《纬书》说孔子将3240篇古籍“约”掉了3120
篇,仅剩120篇!使后人对前史望尘莫及,因此成了断代史。另据“[凤舞九天,龙缰行天下]论题: 孔夫子烧书烧出功来了吗? 孔夫子——
“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 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而存者为经,身尊道隆
为天下后世法。”——大宗师心存2689个结,250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成了断代史,图书被全部烧掉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是鲁国这个诸侯国,和孔子这个邪灵,毁灭了我华夏上古文化典籍。

呜呼哀哉!!!!!!!!!!!!

我们好好来看一下,秦始皇和孔子到底是怎样唱双簧绞杀华夏上古文明的。

儒教是华夏文明的大克星,罢黜百家其实早就开始了,秦朝“焚书”不烧孔子儒书。

秦始皇焚书,有“三烧”,李斯在《取缔“私学”令》记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
守、尉杂烧之。”

这里是要:把秦朝官方文献以外的其他各国官方文献皆烧掉。凡不是秦博士官收藏的国家图书,天下个人收藏拥有各国史传诗歌、书籍和诸子
百家书的,闻知法令后应主动携书前至当地官府上缴并烧毁。

“三烧”之外,还存在着“三不烧”之书,即秦博士官所收藏管理的图书不烧,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法教”之书即孔子儒学之书不
烧。“三不烧”均由李斯《取缔“私学”令》所明确规定。而作为秦朝所谓“法教”的孔子儒书,不仅不烧,若遇见有人蓄意损毁,还可能会
以“非法教”入罪。

蜥蜴人派秦始皇接起了孔子未竟的绞杀华夏文明的事业。

大家注意:
1.三烧中的“诗”,所指的,是各国史传的和现实社会上流行的诗歌,不指儒书中的“诗经”。因为“诗”是中国古今历史上的文学名词、体
裁其中之一,并不专指儒书《诗经》。

比如楚国的屈原、宋玉,屈原的诗歌,后世多称“楚辞”,尤其对人世间的民生、恶政、卫国战争和侵略战争等,或称颂或批判,多有关注。
如所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又“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所谓“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九章.怀沙》);所谓“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九歌.国殇》);所谓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九章.哀
郢》),等等,均是其中典型例子。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楚人“屈原赋二十五篇”、“宋玉赋十六篇”;还有吴人“庄夫子(名忌)赋二
十四篇”等。而无名氏创作的民间诗歌肯定更多,如创作诗三千余篇的多数民间诗人。据此推论,先秦各国的诗歌数量,发展至秦朝,最保守
的估计也应有一万首以上。屈原等先秦诗歌,对楚国等六国遗民的影响很大,对秦朝暴政极其不利,故秦始皇和李斯是决不会听任其传播、流
行的。

据《史记》所载,至春秋末期,仅北方诸国,即已流行诗歌三千余首,南方诸国如楚、越等国的诗歌还未计算在内。孔子删诗书后,仅存311篇,
这就是两汉儒家的读物——《诗经》。但是当时还有各国个学派都保存着诗,仍然在各国民间继续流行,孔子生前并无任何实际权力,能够让
其他三千首诗歌全面停止流行和传播。

儒家的“诗三百”, 其内容多以歌颂周王的“武力”和鼓吹、宣扬“天命”为主,在先秦诸国中并无什么影响力。而“秦代周德”,又“ 推
终始五德之传”(《史记.秦始皇本纪》),独尊孔子儒学,故与“诗三百”相合拍。由此可见,李斯所限令缴烧的“诗”,其具体对象,不是
指儒家的“诗三百”,而是指以屈原“楚辞”为主的各国史传诗歌。当然,还有包括我们华夏上古传下来的,自然逍遥的诗歌。


2.烧“书”。书,这里所指的,应是除了百家文献、各国官方文献(含刑书、史书、文告和档案文书等)、以及“医药种树卜筮”以外的书籍,
如先秦各国史传的、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科学技术类图书、字书等。基本依据有二。

首先,汉前不存在儒家的所谓“《尚书》”一书。文献显示,流行本《尚书》一书,是西汉武帝复辟秦制以来,由汉、晋儒家所伪造、伪托的
一种伪书,其中挟杂着少量的先秦资料,多数内容则为汉以来儒家的历史主张和政治主张。其成书情形,当与伪书《周官》
(又名“《周礼》”)等有着某些相近之处。大量事实证明,秦始皇尊孔崇儒,故秦儒李斯不烧儒书。而秦博士所收藏的包括儒书在内的秦本
朝文献、六国文献、诸子百家文献等,全由汉相萧何所抄没并接收下来,归于代楚立国的汉朝所有,并置藏于西汉末央宫的石渠阁中,基本上
完整无损。先秦儒书若有什么“古文‘尚书’”之类,也应尽在石渠阁的收藏管理之下。据此推断,《汉书.艺文志》有关所谓“古文《尚书》
”的来源,或发现于“孔子壁”中,或由济南伏生所“口授”于晁错之类记载,纯属无稽之谈,完全是儒家的一派胡说。由此可见,先秦根本
就不存在什么“《尚书》”这种书名的儒书;故李斯《取缔“私学”令》中“诗、书”之“书”,根本不指汉以后才出现的儒家《尚书》,而
是指儒书、百家书等以外的其他先秦书籍。

其次,“书”究竟指哪些先秦书籍呢?笔者认为,“书”,指与先秦古人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联的科学技术书、字书等书籍。稍微了解中国
古代历史的人们也许知悉,数学、营造、医药、天文历法和文学(广义),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五大带头学科。而前四项,即数学、营造、医药
与天文历法,即与科学和技术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尤其是数学和营造,与科学和技术更是关系密切。中国先秦素有手工业发达的称誉;发达
的手工业,必然要与发达的数学和发达的营造工艺相联系。有考古证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器如《云纹禁》、《曾侯乙编钟》等,
其制作技术,已采用了非常先进的“失腊法”,不仅领南北各国之先,而且挤身于当时世界上的一流行列。春秋末期《墨经》中的几何学、力
学等的产生和形成,完全有赖于当时各国普遍开展的科学与技术的丰富实践。湖北张家山考古出土的楚国“《算数书》”这一先秦的数学著作,
被当今权威学者证实为东汉《九章算术》的“母本”(沈康身《中国数学史大系》第2卷《前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传世本战国
《周髀算经》一书里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所有这些丰富的成熟的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
又指导着新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揭开《考工记》一书由汉儒刻意披上去的那一层神秘面纱,可以看到先秦的手工业,从造车到都城等营造
工艺上的丰富的技术内涵,以及与数学知识等的密切联系。所有这些事实表明,数学与营造等科学技术类书籍,是春秋战国各国普遍流行的一
般读物,这是由当时实用、理性与富于竞争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儒家的神秘史观所决定的。此外,先秦各国还流行着“字书”和其
他方面的读物,都属于“书”的范围。如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市场购得的1200余支战国楚国简书,内容包涵了“80余种先秦古籍”。(沈颂金
《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第386页,学苑出版社2003)据称,这些楚简书涉及到文字、教育、政论、音乐等方面。1987年,湖南慈利石板村36号
战国墓出土简牍4000余片,属于“楚系文字”,“内容为记事性先秦古书”。(同前,第385页)而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帛书26件12万字中,
“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同前,第401页)这些考古事实表明,春秋战国流行的“书”,除了百家书和各国史传诗歌等
以外,还流行着以数学、营造为主的各种科学技术类书、字书和一般各种记事书等。由此可见,李斯《取缔“私学”令》中“诗、书”之
“书”,所指当是这类以数学、营造为主的科学技术类书、字书和各种记事书等。

孔子曾提出“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即禁止讲究科学与技术的罪恶的政治主张。秦始皇尊孔崇儒,大搞愚民政策,必然要抑制科学
技术等理性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因此,李斯《取缔“私学”令》所下令烧毁的“书”,必然是以数学为主的科学技术类书、字书等理性文化
读物,而决不是儒家的所谓“《尚书》”。

综合古文献记载,儒家的“《诗经》”与“《尚书》”这二部书的书名,要延至西汉才出现。即是说,先秦根本就不存在儒家所谓“诗经”
和“尚书”二部儒书。儒书的“诗三百”,歌颂周王的“武力”、鼓吹“天命”,只是儒家内部的读物,并不表示各国、各学派都能接受,
在各国毫无影响力。秦始皇尊孔崇儒,继承“周德”,“诗三百”更能符合其政治需要。因此,李斯《取缔“私学”令》中的“诗、
应确指先秦各国史传的诗歌,以及以数学为主的各种科学技术类图书、字书等。顺便一提,近几十年来国内新出版的《史记》、《汉书》等,
把“诗、书”各加上书名号“《》”,变成“《诗》”、“《书》”,是一种附会穿凿之举,有误导读者之嫌,是完全不可取的。

3.缴烧“百家”书

百家书即“百家语”。缴烧百家书,主要指缴烧孔子儒书以外的诸子百家书籍,如《墨子》、《杨子》(杨朱)、《老子》、《邓析子》及其
《刑书》、《庄子》等。其中首当其冲的,当首推《墨子》一书,以及墨家后学的书籍。

春秋末以来,孔子儒学为七十余国所不容,声名狼藉,日薄西山。因此,孔子的后学,汲取经验教训,总是试图从中找出原因,加以继承,或
改造或扩充,以期更适用于王者的政治需要。有从刑法方面的变更着眼的,有从“仁政”、“心性”方面着眼的,也有集大成、从“礼法”方
面着眼的,如商鞅、孟子、荀子等,均是其中佼佼者。所谓“孔子之后,儒分为八”(《韩非子显学》),所指即是。其中最为后世帝王如蝇
逐臭般推崇的,则要首推荀子的“礼法”之学了,后来为其得意门生李斯所发扬光大,并为秦、汉以来二千年的帝王所沿袭;尽管荀子至北宋
曾经为苏轼等人所抨击,大骂李斯“以其学而乱天下”(苏轼《荀卿论》),以至使南宋朱熹不得不改弦易辙,淡化荀子,扛起《孟子》等
“四书”为旗帜来作掩盖。然而,荀子在世之时,即已发出“礼乐息灭,圣人隐伏,墨术行”的慨叹,即对墨学的广为传播,表示极度恐惧,
恨不得立即予以全面取缔,使“百家无所窜”,尊崇孔儒的“壹学”与“壹教”。而在荀子之前,孟子即叫嚣所谓“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
不著”,“灭墨”的态度更是斩钉截钉,直截了当,毫不含糊。

由此可见,以执公义、公正、公平这“三公”为基本特点的墨子学说,早已成为孟子、荀子等儒家“亚圣”、“隐圣”的心腹大患。故李斯
《取缔“私学”令》对吏民个人所上缴、烧掉的书,必然集中在“百家语”身上;而“百家语”中,则主要在于缴、烧《墨子》一书及其后
学的书籍,是毫无疑问的。

4.缴烧“非秦记”以外的各国官方文献

流行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的记载,意为即令秦史官烧毁秦记以外的各国官方文献。笔者认为,“臣请史官非秦
记皆烧之”的记载,不可据信。依据有三。

首先,“秦记”以外的先秦各国的官方文献,多有刑书、史书、人口、地理、民风等等记载,不仅是秦朝行政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求之不
得,而且研究上需要大量时间,整理都来不及,更遑论烧毁了,故秦廷决不会轻易烧毁。其次,各国官方文献多为秦史官和博士所集中收藏,
社会上较少流传,不存在社会影响问题。再者,《史记.李斯列传》中虽然同样提到《取缔“私学”令》的上书内容,但对“臣请史官非秦记皆
烧之”一事,却毫无一字记载。这些依据表明,秦始皇可能并没有烧毁先秦各国史传的官方文献。那么,“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的记载,
很可能是不成立的,是后儒所羼入窜乱。其目的,在于把汉儒全面摧残和毁灭先秦各国官方文献的罪行,借故推到秦始皇身上去。真正的历史
真相如何,有待考证。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蜥蜴人派秦始皇,很好的接起了孔子未竟的绞杀华夏文明的事业。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斯,外法内儒;法家王朝秦朝,外法内儒,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为什么了。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先秦典籍,太少太少了……

焚书坑儒,原来是儒生坑了秦始皇

像秦始皇坑杀的对象,究竟是儒生呢,还是术士呢?该称“坑儒”,还是该称“杀术士”?

这个问题最早是由明代学者于慎行提出来的。他在《读史漫录》中说:“夫秦人之坑儒,以二方士故也。方士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
闻之,怒日:‘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于是使御史按问诸生在咸阳者,传相告引,得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夫以二方士
故,而坑诸生数百人,其说不可知。彼所谓诸生者,皆卢生之徒也,坑之诚不为过;其诵法孔子者,与方士何与?而尽坑之!世不核其实,以
坑杀儒士,彼卢生岂儒士邪?”这段议论对秦始皇“坑儒”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其要点是,所谓“坑儒”之事,系由两位方士欺骗、诽谤秦
始皇引起的;秦始皇使御史按问诸生,这里的“诸生”都是“卢生之徒”,即方士;方士装神弄鬼,以求仙寻药为名,欺骗秦始皇,赚取钱财
爵位,“坑之诚不为过”;这件事跟儒生无关。

可以定论: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这段伪史的编造者,是儒家的经师,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
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闭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

经过王莽之乱,东汉建国,中兴之君光武帝喜好经术,二代明帝,三代章帝一脉相承。儒学成了国教,儒家的经典有了朝廷的钦定,解释经典的传
文,也有了官方的认可,上行下效之下,掀起一阵改写历史的风潮。卫宏是活跃于光武帝时代的儒学经师,他为钦定的儒家经典作序,在《诏定古
文官书》中将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作了偷梁换柱的改造。在这个改造的故事中,本来没有的坑儒地点,正式确定在始皇陵南面的骊山坑谷,就是
后来传说的坑儒谷。坑埋的时间也更具体了,是在冬天。情节更为详细,阴谋十分明显,因为坑儒谷有温泉,冬天种瓜结了果,借怪异出现之事,
使套子骗儒生们去考察议论。坑埋的方法有了改进,先射死,后填土。被坑埋的儒生数量也增加到七百人,不仅有诸生,而且加进了博士。改造
的细节,处处露出东汉的实情的马脚,改造的宗旨,是要将儒生们塑造成殉教的圣徒。


历史被改造以后,儒生们又根据新的历史制造新的名词。班彪活跃在东汉初年,《汉书》是他与儿子班固,女儿曹大家的共著,遵从官方的旨意,
供奉经学为正统。《汉书·五行纪》数落秦始皇的暴政,“燔诗书,坑儒士”开始同时并举。再经过精练提取,“燔书坑儒”,作为一个四字专
用名词,出现在《汉书·地理志》中。从此以后,燔书坑儒-焚书坑儒,作为一个汉语常用词汇,作为一个历史事实,作为一个文化观念,应运生
发出来。

从此以后,坑儒的谎言变成历史,焚书坑儒这个真假参半的合成词,变成一种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借谴责专制暴君,谴责文化暴行之名,将
儒家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抬举为殉教的圣徒。焚书,是赤裸裸的文化暴行,易于识破,危害有限。尊儒,是阴惨惨的文化收买,迷惑人心而危
害深远,更需要理性而明智的警觉。

东晋时期还又有一出,《古文尚书》根本就是莫须有的一本书,东晋年间一个叫梅颐的为谋求功名弄了这么一本伪书献上去说这是从我家墙
缝里挖出来的天下孤本啊,为增加可信度还弄了个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序里说“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目的就是通过歪曲事实来证明这本书是真的。结果朝廷真信了,还把《古文尚书》定为官书,于是坑术士也堂
皇的变成了坑儒。后人追溯坑儒来历的时候一追溯到《古文尚书》就是立马坚信不疑,官书都这么说,那还能有假?肯定是这么回事。可是
从大明于慎行开始却可以理直气壮的质疑:坑儒一事,究竟存在么?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说,人对真理是一块冰,对谎言是一团火。如果对坑儒这个谎言一定较真,焚书坑儒这个汉字的常用词将分解,坑儒将被认定
是尊儒的帮衬,两千年来数不清的史籍文献要修订,无数的高谈阔论要收敛。而今眼目下,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韩国的历史
教课书、世界的历史教科书都要改写?

蜥蜴人出手,总是很深阴谋的连环计策,环环相扣,局中有局,骗中还有骗。

可怜我华夏文明,就这样的被……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先秦典籍,太少太少了……



穿越时空

帖子数 : 148
注册日期 : 13-05-0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