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之夢》(96) 大陆性学家观点
《皇漢之夢》(96) 大陆性学家观点
大陆性学家观点
大陆性学家李银河女士的一篇文章
--------------
少一点戾气,多一点和谐
我们的社会氛围中,总让人感到戾气太重,缺少和谐关爱的气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股戾气实在是有着太长时间的积累。从批判胡风运动开始,几十年间,运动一直没有断过,反右派运动,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直到集所有运动之大成的文化革命运动。这些运动之前、之后和之间还有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反精神污染运动,反自由化运动,总而言之,无微不至的批判,伤心动肝的检讨把所有的人的生活都搅得七荤八素,先是把人们变成狂热分子,狂热地批判和被批判,走到极端之后,社会发生了一种令所有人始料未及但是又十分合乎逻辑的转变: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玩世不恭起来,每个人都成了反讽大师,民间传播的大量顺口溜,影视作品中大量无厘头话语,都鉴证了这一无可挽回的转变。
过去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最值得研究的就是阶级斗争理论,这个理论一度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千万不要忘记。记得我父母有一位同事朋友,转行去做中学教师,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心理压力太大,有一次在课堂上板书竟然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写成了“千万不要阶级斗争”,这让人联想到心理分析理论中关于口误能暴露内心恐惧的说法。这件事最令人震惊的结局是,这位女教师竟因此自杀身亡。这个事例太极端,太富戏剧性,但是它竟然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当时的社会气氛由此可见一斑。
最近翻老报纸,见到80年代人们对爱情的一个讨论,在爱情的超阶级性或说非阶级性上夹缠不清,走投无路。因为经典的浪漫爱情的特点就是跨越阶级界限,穷小子爱上贵妇人,王子爱上灰姑娘,如果说人们之间的主要关系是阶级关系,人性的主要内容是阶级性,怎么解释爱情呢?报纸文章纠纠结结地写道:“人的阶级性和人的阶级感情是阶级社会中人性和人情的主导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如果看不到这一方面,把超阶级的爱看作一个随时可以创造奇迹的神,这是十分错误和反动的。但是,纯粹的人类感情在阶级社会中虽然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但不是完全不存在。只是不能把这种纯粹人类感情尊崇为宗教,即不能把它提到人类感情中主导的决定性方面。可见,阶级社会里的人性、人情除了决定意义的阶级因素外,还有非阶级的因素。”从这段话,我们看到的是,在阶级斗争时代,人们的头脑陷入了多么令人绝望的错乱。
从“将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口号开始,中国渐渐摆脱了阶级斗争的魔咒。但是几十年养成的恶习是无法一朝摆脱干净的,阶级不在了,斗争还在,社会动不动还是要斗争这个,打击那个。社会机体要健康发展,有些东西是一定要斗争要打击的,那就是伤害了他人(包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社会的斗争和打击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被打击的对象必须造成了伤害,必须是有受害人的。如果一桩行为并没有伤害他人,也没有伤害自身(吸毒、赌博属于虽然自愿却伤害自身的行为),那就原则上不应当属于打击之列。
我们的社会上之所以显得戾气很重,就是有一些没有伤害他人的行为也会时常受到打击,比如有人写了色情小说在互联网上发表,有些人自愿地聚在一起玩性游戏,有些同性恋者举办选美活动等等。对于这样无害的自愿活动为什么要打击呢?没有道理呀。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和谐关爱。老祖宗说:和为贵。这是古代人与人相处的智慧,也是我们改善社会气氛的良药。
----------------------------------
李银河可是曾经在犹太大卫星旗号下讲学的哦
再来一篇李银河的:
喜欢性的人可以是高尚的人吗?
上海外语频道的一位美籍主持人就中国性观念变迁的问题采访我时,我们谈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上弥漫的反性禁欲气氛,我分析,这种性氛围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宋明理学以来中国社会变得越来越反性禁欲这一历史原因;二是***作为一个革命团体在草创时期所形成的比一般社会人群更为严苛的道德标准和性行为规范。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一规范被推广到一般人,因此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反性禁欲气氛。性被视为一件与高尚道德情操相对立的事情,二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谈到这里,主持人对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难道不可以既喜欢性同时又是一个高尚的人吗?我的即时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个人可以既喜欢性同时又很高尚。但这只是一个感觉,一时说不出理由。这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在心中萦绕不去,以下是思辨的两个主要结果:
首先,将人的性欲与高尚情操对立起来并非中国文化和革命文化所独有的现象,世界各国的许多宗教也是这样的。例如,尼采就批评过基督教的反性禁欲倾向,他指出:“认为一件事是坏的就是使它成为坏的。——如果我们认为某种***是邪恶的和有害的,它们事实上就会变成邪恶的和有害的。基督教就是这样通过每当信仰者春情发动时所感到的良心的折磨,成功地把爱洛斯(爱神)和阿佛洛狄忒(美神)——所到之处理想的光芒闪烁和能够点石成金的伟大力量——变成了穷凶极恶的魔鬼和幽灵。把人类必然的和经常发生的感情变成内心痛苦的一个源泉,并通过这种方式使内心痛苦成为每一个人类存在的家常便饭,这难道还不令人震惊吗?……性爱与同情感和崇拜之情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一个人通过做使他自己愉快的事同时也给另一个人以快乐,这样一种仁慈的安排在自然中并不多见!”
在这里,尼采盛赞了爱神和美神以及性爱,把它视为人类世界中罕见的仁慈的事物。因为人世间常见的事情是如果一个人快乐了,另一个人就会痛苦,比如说权力、金钱的争夺与得失。而性爱是一个美好的例外,一个人的快乐也导致另一个人的快乐,而非痛苦。然而,基督教却把这稀有的快乐变成人的痛苦,把爱神和美神变成魔鬼,把人的自然冲动变成罪恶,变成人应当为此感到羞惭的东西。
长期以来反性禁欲的社会气氛把人的性欲视为洪水猛兽,把它与人的高尚情操对立起来,所以我们才会认为,一个喜欢性的人必定是低俗的;而一个高尚的人必定是不喜欢性的。一旦性爱在我们的观念中从坏事变成了好事,我们就永远地摆脱了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折磨,我们的性文化、性观念和性法规就全都能够理顺了,而一个喜欢性的人也就可以同时又是一个高尚的人了。
其次,男女双重标准问题。在反性禁欲的气氛当中,男人如果喜欢性似乎尚可原宥,女人如果喜欢性那简直就是罪大恶极了。我们的社会就像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一样,性对所有人都是低贱肮脏卑下的,对女人尤其如此。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位尊敬妻子的丈夫是会尽量不用肮脏的性行为去玷污妻子的,他宁肯去找专门从事性服务的女人,因为她们下贱。在中国,女性的性愉悦从来是一个不可伸张的权利,许多女人以性欲低下为荣,以喜欢性为耻。一项2004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 60至64岁年龄组的女性当中,一生从未体验过性高潮的比例高达28%,而这个比例在西方各国没有超过10%的。这说明,中国女性的性愉悦一度是一个受到打压的价值。如果说性欲与高尚在男性那里是对立的,那么在女性那里就更加水火不容。即,你要么是一个讨厌性的好女人;要么是个喜欢性的坏女人;要么是一个克制性欲的高尚女人;要么是一个放纵性欲的低贱女人。二者必居其一。社会上当然有一些喜欢性的女人,但是她们往往被人侧目而视。木子美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如果将她暴露了一些人的隐私这一点忽略不计,她活脱脱就是《欲望都市》中的萨曼莎。后者完全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正面形象,而木子美却差点被人们的唾沫淹死。
总之,在一个不再反性禁欲的社会当中,一个喜欢性的人完全可以是一个高尚的人。人的高尚与低贱有很多标准,比如一个行善的人是高尚的,一个作恶的人是低贱的;一个诚信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欺诈的人是低贱的;一个利他的人是高尚的,一个自私的人是低贱的。然而,一个人喜欢性还是不喜欢性却不会成为人的高尚与低俗的标准。换言之,一个高尚的人可能是喜欢性的或者是不喜欢性的;而一个低俗的人也可能是喜欢性的或者不喜欢性的。这就是我在经过一番思辨之后对那位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的解答。
明确一点说:喜欢性的才是高尚的,讨厌性的是道德大滑坡道德败坏,所以五六十年代的人是最无耻的了。打击性,就是打击人性,就是反人类,所以文革就是反人类反宇宙的。
大陆性学家李银河女士的一篇文章
--------------
少一点戾气,多一点和谐
我们的社会氛围中,总让人感到戾气太重,缺少和谐关爱的气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股戾气实在是有着太长时间的积累。从批判胡风运动开始,几十年间,运动一直没有断过,反右派运动,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直到集所有运动之大成的文化革命运动。这些运动之前、之后和之间还有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反精神污染运动,反自由化运动,总而言之,无微不至的批判,伤心动肝的检讨把所有的人的生活都搅得七荤八素,先是把人们变成狂热分子,狂热地批判和被批判,走到极端之后,社会发生了一种令所有人始料未及但是又十分合乎逻辑的转变: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玩世不恭起来,每个人都成了反讽大师,民间传播的大量顺口溜,影视作品中大量无厘头话语,都鉴证了这一无可挽回的转变。
过去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最值得研究的就是阶级斗争理论,这个理论一度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千万不要忘记。记得我父母有一位同事朋友,转行去做中学教师,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心理压力太大,有一次在课堂上板书竟然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写成了“千万不要阶级斗争”,这让人联想到心理分析理论中关于口误能暴露内心恐惧的说法。这件事最令人震惊的结局是,这位女教师竟因此自杀身亡。这个事例太极端,太富戏剧性,但是它竟然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当时的社会气氛由此可见一斑。
最近翻老报纸,见到80年代人们对爱情的一个讨论,在爱情的超阶级性或说非阶级性上夹缠不清,走投无路。因为经典的浪漫爱情的特点就是跨越阶级界限,穷小子爱上贵妇人,王子爱上灰姑娘,如果说人们之间的主要关系是阶级关系,人性的主要内容是阶级性,怎么解释爱情呢?报纸文章纠纠结结地写道:“人的阶级性和人的阶级感情是阶级社会中人性和人情的主导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如果看不到这一方面,把超阶级的爱看作一个随时可以创造奇迹的神,这是十分错误和反动的。但是,纯粹的人类感情在阶级社会中虽然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但不是完全不存在。只是不能把这种纯粹人类感情尊崇为宗教,即不能把它提到人类感情中主导的决定性方面。可见,阶级社会里的人性、人情除了决定意义的阶级因素外,还有非阶级的因素。”从这段话,我们看到的是,在阶级斗争时代,人们的头脑陷入了多么令人绝望的错乱。
从“将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口号开始,中国渐渐摆脱了阶级斗争的魔咒。但是几十年养成的恶习是无法一朝摆脱干净的,阶级不在了,斗争还在,社会动不动还是要斗争这个,打击那个。社会机体要健康发展,有些东西是一定要斗争要打击的,那就是伤害了他人(包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社会的斗争和打击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被打击的对象必须造成了伤害,必须是有受害人的。如果一桩行为并没有伤害他人,也没有伤害自身(吸毒、赌博属于虽然自愿却伤害自身的行为),那就原则上不应当属于打击之列。
我们的社会上之所以显得戾气很重,就是有一些没有伤害他人的行为也会时常受到打击,比如有人写了色情小说在互联网上发表,有些人自愿地聚在一起玩性游戏,有些同性恋者举办选美活动等等。对于这样无害的自愿活动为什么要打击呢?没有道理呀。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和谐关爱。老祖宗说:和为贵。这是古代人与人相处的智慧,也是我们改善社会气氛的良药。
----------------------------------
李银河可是曾经在犹太大卫星旗号下讲学的哦
再来一篇李银河的:
喜欢性的人可以是高尚的人吗?
上海外语频道的一位美籍主持人就中国性观念变迁的问题采访我时,我们谈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上弥漫的反性禁欲气氛,我分析,这种性氛围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宋明理学以来中国社会变得越来越反性禁欲这一历史原因;二是***作为一个革命团体在草创时期所形成的比一般社会人群更为严苛的道德标准和性行为规范。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一规范被推广到一般人,因此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反性禁欲气氛。性被视为一件与高尚道德情操相对立的事情,二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谈到这里,主持人对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难道不可以既喜欢性同时又是一个高尚的人吗?我的即时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个人可以既喜欢性同时又很高尚。但这只是一个感觉,一时说不出理由。这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在心中萦绕不去,以下是思辨的两个主要结果:
首先,将人的性欲与高尚情操对立起来并非中国文化和革命文化所独有的现象,世界各国的许多宗教也是这样的。例如,尼采就批评过基督教的反性禁欲倾向,他指出:“认为一件事是坏的就是使它成为坏的。——如果我们认为某种***是邪恶的和有害的,它们事实上就会变成邪恶的和有害的。基督教就是这样通过每当信仰者春情发动时所感到的良心的折磨,成功地把爱洛斯(爱神)和阿佛洛狄忒(美神)——所到之处理想的光芒闪烁和能够点石成金的伟大力量——变成了穷凶极恶的魔鬼和幽灵。把人类必然的和经常发生的感情变成内心痛苦的一个源泉,并通过这种方式使内心痛苦成为每一个人类存在的家常便饭,这难道还不令人震惊吗?……性爱与同情感和崇拜之情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一个人通过做使他自己愉快的事同时也给另一个人以快乐,这样一种仁慈的安排在自然中并不多见!”
在这里,尼采盛赞了爱神和美神以及性爱,把它视为人类世界中罕见的仁慈的事物。因为人世间常见的事情是如果一个人快乐了,另一个人就会痛苦,比如说权力、金钱的争夺与得失。而性爱是一个美好的例外,一个人的快乐也导致另一个人的快乐,而非痛苦。然而,基督教却把这稀有的快乐变成人的痛苦,把爱神和美神变成魔鬼,把人的自然冲动变成罪恶,变成人应当为此感到羞惭的东西。
长期以来反性禁欲的社会气氛把人的性欲视为洪水猛兽,把它与人的高尚情操对立起来,所以我们才会认为,一个喜欢性的人必定是低俗的;而一个高尚的人必定是不喜欢性的。一旦性爱在我们的观念中从坏事变成了好事,我们就永远地摆脱了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折磨,我们的性文化、性观念和性法规就全都能够理顺了,而一个喜欢性的人也就可以同时又是一个高尚的人了。
其次,男女双重标准问题。在反性禁欲的气氛当中,男人如果喜欢性似乎尚可原宥,女人如果喜欢性那简直就是罪大恶极了。我们的社会就像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一样,性对所有人都是低贱肮脏卑下的,对女人尤其如此。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位尊敬妻子的丈夫是会尽量不用肮脏的性行为去玷污妻子的,他宁肯去找专门从事性服务的女人,因为她们下贱。在中国,女性的性愉悦从来是一个不可伸张的权利,许多女人以性欲低下为荣,以喜欢性为耻。一项2004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 60至64岁年龄组的女性当中,一生从未体验过性高潮的比例高达28%,而这个比例在西方各国没有超过10%的。这说明,中国女性的性愉悦一度是一个受到打压的价值。如果说性欲与高尚在男性那里是对立的,那么在女性那里就更加水火不容。即,你要么是一个讨厌性的好女人;要么是个喜欢性的坏女人;要么是一个克制性欲的高尚女人;要么是一个放纵性欲的低贱女人。二者必居其一。社会上当然有一些喜欢性的女人,但是她们往往被人侧目而视。木子美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如果将她暴露了一些人的隐私这一点忽略不计,她活脱脱就是《欲望都市》中的萨曼莎。后者完全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正面形象,而木子美却差点被人们的唾沫淹死。
总之,在一个不再反性禁欲的社会当中,一个喜欢性的人完全可以是一个高尚的人。人的高尚与低贱有很多标准,比如一个行善的人是高尚的,一个作恶的人是低贱的;一个诚信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欺诈的人是低贱的;一个利他的人是高尚的,一个自私的人是低贱的。然而,一个人喜欢性还是不喜欢性却不会成为人的高尚与低俗的标准。换言之,一个高尚的人可能是喜欢性的或者是不喜欢性的;而一个低俗的人也可能是喜欢性的或者不喜欢性的。这就是我在经过一番思辨之后对那位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的解答。
明确一点说:喜欢性的才是高尚的,讨厌性的是道德大滑坡道德败坏,所以五六十年代的人是最无耻的了。打击性,就是打击人性,就是反人类,所以文革就是反人类反宇宙的。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