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之夢》(87) 号召汉族同胞全面焚烧《弟子规》和《二十四孝》
《皇漢之夢》(87) 号召汉族同胞全面焚烧《弟子规》和《二十四孝》
号召汉族同胞全面焚烧《弟子规》和《二十四孝》
我们汉族人不需要满族人和蒙古族人来教育怎么孝顺父母!
蒙古朝廷编造出来变态邪恶血腥折腾汉族孩子的《二十四孝》已经揭批过了,下面揭露满清《弟子规》背后的邪灵。
总有一些人认为满族用汉字,用汉文化,拜孔子,就是汉化了,这些都是愚昧无知的低能儿,一条毒蛇蚂蟥,附体在你身上,盘踞在你的脑子里,吸你的血,营养它,吸取你的文化精华,就叫做是与你同化了?满族用汉文化营养它自己,就是它汉化了吗?科技文化这个东西是没有国界没有民族界的。事实上,满族没有一丁点被汉化。汉人被大量满化才是事实。
而且,就文化本身而言,满族都是信藏密喇嘛教的,忠实教徒,你怎么不说满族都被藏化了呢。藏密喇嘛是其国师,蒙元时期也一样,也是藏密喇嘛国师。汉家的道教儒教,边边边啦,不算什么,满蒙统治时期,都是大规模焚烧道教典籍。所以就单文化方面,也是藏化的多,绝没有丝毫汉化。
我必须指出的是,克隆人技术不是现代科学才有的,在萨满教中早就有了,萨满教的生物巫术,几千年前就会克隆人,还会发动鼠疫瘟疫,东北一直就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说大兴安岭里出来人形物体。满族、蒙古族都是克隆出来的克隆人,神不会给克隆人元神,都是邪灵魔鬼上去,就现在的满人蒙古人也一样的,所以,它们根本不把人当人看的,历史上对汉人的那些大屠杀不正在以计划生育的方式重演么,我早讲过克隆人多了,它就会制定法律,禁止人类自然生育,逐步消灭自然人类,这是计划生育的本质。
满族人对汉族文化的态度只不过是犹太人所教导的:“我们必须像一支蔓藤在一颗树木上。我们利用这树去爬,然后,勒死它,在来自它肉体的营养生长成为力量。”在满清统治时期,大量汉族文化被嵌植、被异化、被析构。文化嵌植是异族征服的重要手段。
《弟子规》就是把满清鞑靼奴才文化强行嵌植入中国,极其高明的手法。《弟子规》是满清康熙统治时期的犹太人李毓秀为了帮助满族人统治汉族人写的,当时文字狱,汉人写的书大都被满人焚毁篡改了,但是《弟子规》却被满清官方高调推广。当时满清的宣传论调,满清统治了中国,所以就是君是父,君父君父嘛,我就是你爹,汉人则是臣是子,子则应当孝顺父,你反我就是不孝,不孝就是大逆不道。满人和蒙古人统治时期都是最对汉族提倡孝道的,这是汉族人最极度变态孝顺的时期,同时也是汉族人父母对子女最残忍的时期,一直持续到现代对儿媳妇的残酷欺压就是其后遗症,还认为是应该的。汉唐宋明我们汉人的朝代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现象。
《弟子规》是满清对汉族诛心的手段,是奴隶培养规范。《弟子规》是完全违背孔子的话的,却还打着孔子的旗号说是什么圣人训,其实是拉大旗作虎皮。
《弟子规》里,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弟子规》里讲的是绝对的顺从、听话、奴才,疯狂的强调孝、顺从,把奴化思想从小灌输给孩子们。第一句“弟子规,圣人训”,就是一股高高在上的味道——圣人不是上帝,有何资格用发号施令的态度?弟子规全篇强调的都是,晚辈跟长辈、学生跟老师是不平等的,晚辈要绝对顺从长辈,学生要绝对顺从老师。“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那如果反过来,孩子跟家长提意见,或者同辈之间呢?为何独独是对“父母”必须唯命是从。无形之中,从小给孩子灌输了一种等级思想、一种不管正确与错误,只要是高等级向低等级发号施令,都必须遵守;有异议如果是等级不够也不能表示反对的观点。同时,弟子规也束缚着人的思想。“居有常 业无变”,这完全是无理取闹,居然限定人不要搬家、不要换工作。“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是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一套灌输给孩子们。“非圣书 屏勿视”什么是圣书什么不是,放开眼界才有辨别!
整体来说,弟子规宣扬的是一种高压奴化教育,强调绝对顺从、甚至是遵守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定。文字上来说,读起来根本没什么文学性可言,跟打油诗差不多;宣扬的都是抹杀个性,扼制创新,使学子个个都变成顺民。书要看一样的书,走路要一样的姿势,早晚生活起居都规定死了必须怎么样怎么样,连“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都是圣人训。弟子规教的就是不能当不老实的奴才,要争做好奴才!这样的糟粕之作居然被当做国学经典用以增强国民素质,对孩子们进行所谓国学素质教育,完全是毒害青少年!弟子规这种烂书应该彻底销毁!
满清政府一直担心汉人会推翻其统治,所以才会大行文字狱。一边学习汉文化,一边又对民众灌输奴化思想。这篇《弟子规》也是其时代的产物,同时代的很多书籍,都遭受到了被毁灭,作者被杀害甚至于被灭门、死后还要被挖掘出来鞭尸、挫骨扬灰这样的惨事:庄廷龙的《明史》被毁、吕留良的《明史》被毁、戴明式的《南山集》被毁;乾隆以修《四库全书》为名几乎把中国古书销毁篡改殆尽,吴晗说四库出而古书亡,而《弟子规》却被满清官方大肆宣扬,可见其背景如何。
《弟子规》无论从背景和内容来说,都不是儒家文化,综观《弟子规》全篇,最多的字眼是“须怎样......;勿如何......”,完全是一种教训、甚至命令的语气,而且是一种强制性的记问之学。但是,孔子在《论语》里头怎么讲呢?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很明白,学习一样东西,兴趣和乐趣才是最大的老师和动力;而不是像《弟子规》那样,一上来就告诉孩子、告诉学生,这个必须做,那个不能学!
《弟子规》里讲“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不是赤裸裸地教人善恶不分、虚伪怯懦么?孔老夫子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可不是没脾气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只有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当众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再者,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大概白天上课爱睡觉,老夫子就不高兴了——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篇第五》)这已经不是揭短,而是公开骂人了。但是,这个宰予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孔门十哲之一,是孔子最有智慧的学生,也是唯一敢于当面顶撞老师的学生。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这也是《弟子规》大力鼓吹的)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孔子后来意识到宰予的话有道理,于是批评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像这一类儒家先贤的可贵情怀和活泼故事,在《弟子规》里是见不着的。《弟子规》里所有的东西,就是将儒学断章取义,改头换面,全篇看下来,无非“听话”二字。君要臣死不得不死这种理论是奴才纪晓岚们说的,跟孔子毫无关系,孔子还要正君呢。
自吹自擂什么“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下面看看弟子规都是教些什么垃圾什么邪灵吧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叫你,要立刻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的命令,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教育你,应该恭敬地聆听;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无论对错,都应当顺承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改变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有失做子女的本分;【什么都不能做主,那这家还是我家吗?】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物虽小,也不要私藏;如果私藏,就会让父母伤心;【评:什么样的父母竟然不让自己的孩子有点私人的东西呢?】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不要去做;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孝顺父母才是贤人;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怎么这时候就不讲了呢】
13、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如果父母不高兴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但是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这么奴才呀!】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评:贱种!】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这样伤幼儿身体呀!!!!】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唉,怎么坐着不准伸出腿呢,怎么不许抖动呢,管这么宽呀】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这个说长,那个说短;不关系到自己,就不要管;【冷漠的旁观者,鲁迅笔下的看客】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哎呀,是不是如果我看见强奸了,就也必须想一想,我是不是也有强奸的欲望呢?可是,为什么不是见人恶,既阻止呢?】
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别人在忙,不要去打扰;别人不安,不要去打扰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私下干偷事,切记不要去评说;【嗯,比如现在后满清那个官贪了多少钱呀,背后几个姨太太呀,都不要去评说】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宣说别人好就是行善;别人知道了,就更思勉;【嗯,我说那些贪官好,就是行善了?】
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宣扬别人坏就是行恶;对别人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嗯,记者宣扬那些后满清贪官坏,就是行恶了?】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不是圣书,摒弃不看, 【操你妈的,这就还是你文字狱的接口了】
再继续批:
1、 抬出圣人训是拉大旗作虎皮
《弟子规》开篇道:《弟子规》 , 圣人训。圣人训便如何?“当仁不让于师”更是圣人训。当圣人训与国家法规不一致的时候,冉有就不听圣人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公西赤出差到齐国,冉有为他向孔子请求差旅费,孔子不按规定,只给了很少一点,冉有给了孔子说的100倍。于是孔子说出了他少给的理由:“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公西赤已经很富了,君子应该周济穷人,而不应该增加富人的财富。话有道理,事无道理,不能因为公西赤富有,就不给人家支付差旅费啊,这样岂不是剥夺公西赤的劳动所得吗。后来冉有按孔子的话做了吗,当然没有。
还有宰予更是把圣人训当作耳旁风: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我白天睡大觉,孔子批评一次宰我不改,批评多次宰我还是不改,孔子骂他是垃圾,并说宰我让孔子由听信别人到考察别人。宰我是孔门十哲之一,绝对的好学生。但是,一个人的生物钟是很难改变的。孔子骂过之后宰我还不改怎么办,只好听之任之了。而《弟子规》用圣人训压人,是为了让你放弃思考,放弃追求真理,完全迷信权威。何况之后的许多内容为了胡朝奴役人民的需要违背了圣人训。
圣人是讲道理的,圣人更是宽容的,圣人是知错就改的,圣人是不会神话自己的言论为圣训的,圣人推崇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是在自由竞争中胜出的,圣人更不会把违背圣人训的人定为现型反革命的。
当然孔圣人讲道理,孔圣人宽容,另一个自封的康熙圣人可是没那么好说话的,康熙圣人的圣训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而且即使康熙圣人认为你违背它的圣训,你也会遭文字狱的。
2、 以前为什么没有《弟子规》,以前的弟子都守规矩。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仁义是与生俱来的。孟子又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孟子的仁义礼智是针对华夏弟子来说的,夷狄不包括在内)。只要将他们发扬光大就够了。不但没有《弟子规》也不需要,而且弟子们的职责是 “正君”——监督君王和各级官员的政务。当然一群只有理论而没有权利的儒生,必须做到正己,然后才能正人。所以,以前没有《弟子规》,汉唐勇斗宦官的是这些弟子,宋亡了,数万弟子自杀殉国,明亡了,弟子们鼓舞带动人民英勇抵抗了37年。而有《弟子规》的胡朝呢,几百名新军一声呐喊,武昌城立刻光复,胡朝的狗屎运终于到头了。读《弟子规》的弟子们都咸与维新去了,一个为胡朝殉国的都没有。《弟子规》是让他们做奴隶,根本不是他们的国,干吗要殉呢?
3、 君父规在哪里?为什么在最该产生君父规的时期偏偏产生了《弟子规》?
难道君父天然正确,掌握绝对真理?胡酋们剥夺了本该且始终由民间掌握的道统。康熙自称:“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他自封是圣人在世:“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东华录》卷五十一)。从此满清皇帝成为活着的圣人,传统儒君权之上的道统被其彻底颠覆,满清皇帝在政治上合理合法为所欲为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成为“教主”。皇权在手,真理也就在手,权力就是真理,彻底败坏了儒学思想。胡酋掌握异端裁判权,彻底消灭了学术自由。自然而然地,对政权的社会评价也变成当局的自我认定。满清夺取道统(社会评价体系),自我评价自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正君等于找死。汉政权道统在民,社会评价政权是否合格,满清侵略者时期道统在君,奴隶主评价奴隶是否合格。
按儒家的看法,在君权之上,还应该有“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得道贤人,君主应该恭敬如师,不能以臣子对待。君权并非至高无上。而且圣人训中君的要求,更严格,在圣人看来,弟子的道德规范高于平民,而君的道德规范要高于弟子。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胡酋个个不仁,他们为了做奴隶主,不惜进行几十次大屠杀,比日寇凶残千万倍,终满清一朝始终伴随着大屠杀。胡酋个个不义,冠冕堂皇的表态永不加赋,实则把只值800钱的银子强迫老百姓按2000钱缴税,摊丁入亩还是加税,征厘金更是公然撕破永不加赋的画皮。胡酋个个不正,利用完汉奸吴三桂就背信弃义地撤藩,官员非满不用,汉人能力再强也只能做陪衬。
胡酋动辄自比尧舜禹汤,看看禹的作为和孔子对他的评价:“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看看胡酋怎么做的吧,康熙乾隆两个酒肉酋长,七次巡幸刮尽民脂民膏。先修最大的皇家妓院圆明园,又修游猎娱乐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最后,居然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亡之日,无一尽忠之臣,不亦宜乎。孔子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云“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民不从只好用强权压迫。发现效果不好,就找御用文人帮忙,模糊圣人训,于是,以孔圣训为表,胡酋训为里,阉割汉文化,关键处奴文化的《弟子规》应运而生。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那谁是父母的老师?当然是政府,当时的满清奴隶主集团言必称尧舜,行必为桀纣,各级官员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言传身教是不可能了,因材施教也无从谈起,只好硬性规定,强权压迫。弟子们都不守规矩必须详细规定,弟子们不怀德总要畏刑吧。
一个社会正常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君权越来越小,民权越来越大,对君的要求越来越多,对民的要求越来越少。唐法已经是三权分立,明已经是成型的内阁制,内阁拥有对皇权的否决权。而明朝后期兴起一场广泛的非君运动,按照社会的正常发展,该出现的是《君父规》而非《弟子规》。胡朝重回独裁制,并且连道统也被胡酋夺去。以2500年前的圣人训为基础,关键处又向后倒退了几百年的《弟子规》,充分暴露了满清把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倒退了3000年的事实。
4、 《弟子规》是满清在诛心,是奴隶培养规范。
之前的弟子志在家国天下,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弟子们的志向,或成为舆论监督的中心,随时随地评判政府的行为。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胡朝的弟子,必须唯唯诺诺。甘心做奴才。一个哭庙案就让才子金圣叹人头落地,居然有30人以上集会处死的胡律。
《弟子规》〈入则孝〉云:“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对照一下刘备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弟子规》却要求是除非请示汇报并得到批准,否则什么都不能做。典型的培养奴才。连宠物都要自主权,何况是人。儿童精力过旺,儿童求知欲特强,磕磕碰碰,摔摔打打难免,那是儿童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儿童是在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的,不许儿童犯错误等于不许儿童成长。形不成独立的世界观和独立的人格,这正是满清所需要的,你们都有独立的是非观,都要责任权利相称,满清的奴隶主岂不做到头了?
《弟子规》〈入则孝〉云:“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儒学的孝是父慈子孝——权利责任的统一,而无论爱我或憎我,我都要孝,典型的奴孝。比如舜的父亲瞽叟,就希望舜死,而且要死于类意外,以便自己不承担责任,看到舜不死,就制造类意外,舜应该满足瞽叟的愿望把自己去除掉吗?
《弟子规》〈入则孝〉又云:“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理直气平可以,理直气弱何意?难道父母的过错就不是过错?或者我们提意见是更大的过错?在家父母永远是对的,即使父母错了,子女也不该发现,发现了也不该指出,万不得已指出,也要先察言观色,因为指出父母过错的行为本身是更大的过错。所以要“挞无怨”。孟子曰:当怨无怨是不孝。只有已经漠不关心,视为路人了,才会不怨。而且,连舜都要怨,不但怨,而且在空旷处呼天抢地。面对知错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殴打你的家长,你会无怨吗!在家挞无怨,出外则文字狱无怨,被奴役无怨,背黑锅无怨,甚至冤死无怨了。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难道父母就可以死不认错吗?在家父母永远是对的,在外强权永远是对的,就可以伺候主子了。于是汉文化的人格独立被奴颜婢膝取代了。
《弟子规》〈谨〉都是晚睡早起洗脸漱口衣冠整洁不挑食不饮酒等等等等,总之是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这绝不是孔子的瑾,“小不忍则乱大谋”;“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才是孔子的瑾。品格的培养才最重要,细节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舍本逐末,甚至别有用心。培育志向小之人。怎可让奴才胸怀家国天下?奴才只能鼠目寸光、自私残忍、唯利是图。
孔子的基本理论还有用,岂可死板僵化,一成不变?如2500年前为什么反对箕踞?因为当时的衣着有缺陷,箕踞——尤其是夏天——可能隐私暴露。孟子突然进入妻子的房间,因见妻子正在地上箕踞而坐差点就把妻子修了。至于后来,衣着发展了,箕踞除了占地方,可能会绊倒路过的人外,已经没有其他不好之处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还有柳宗元也箕踞,不但箕踞,而且还写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箕踞已经是潇洒自如,无拘无束的代表,《弟子规》〈谨〉云勿箕踞,这是食古不化。
《弟子规》〈泛爱众〉云:“恩欲报 怨欲忘。”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为了胡酋的培养奴才的需要,公然违背圣人训。
5、 满清割裂权利与责任,篡改忠、孝的内容。
儒学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权利责任是统一的,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君的样子,臣才会像臣的样子,)”。“政者正也,子率为正,熟敢不正?”“子欲善而民善矣”。管仲曰“上服度则六亲固”。“仓廪实而知礼节”。朱熹曰“存天理,灭人欲”。等等,君的权力大,责任大,道德约束更要严格,法律限制更要严厉。满清则是强权无限权力零责任,奴隶无限责任零权力。胡酋康熙最离奇的一起文字狱落到农民陈四头上:陈四因为荒年带着全家逃荒,被康熙以“污蔑大好形势罪”处死。胡酋无限权力,胡酋说形势一片大好就是一片大好,老百姓零权力,连逃荒的权利都没有。
儒学的忠是忠于执事。忠于国家,孟子说过,即使舜的父亲瞽叟杀人,舜的臣子也该照抓不误。满清的忠是只允许忠于主子。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还是奴学。
儒学的孝是“敬”,不与尊长直接对抗,但可以非暴力不合作,胡酋的孝是“顺”,而且是绝对的。像舜那样不但不死,而且不告而娶,简直罪该万死了。《孝经》中曾参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回答说:“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是出于爱心,责任心,道德良心,而不是为了利益或政府的表奖,更不能像缴税一样视为负担,在外界压力下不得不然。
孝有三重境界:1“赡养”,让家人生活愉快是我的责任,也是你自信心和愉悦感的来源,更是你人生目标之一。对不同的家庭成员,爱的方式不同。对父母的爱是“敬”;
2 “抚养”,出于报答养育之恩的心态;
3“蓄养”或称“豢养”,迫于道德或者法律的压力,也做到了让父母衣食无忧,内心却视之为负担,巴不得盼他早点死。
这一点,论语里面也曾探讨过:“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今天人们认为的孝,认为能够蓄养老人就可以了,但是,连小猫小狗等宠物和牛马等牲畜人们都可以养好它们,如果在蓄养的过程中,我们做子女的不能心存敬意,和豢养宠物、牲畜又有什么分别呢?)《论语.为政第二》
好人孝为本能,不需要《弟子规》,子女不会差,坏人再讲《弟子规》,能得到蓄养就不错了。
翻遍《弟子规》,通篇除了必须就是不许,弟子的权利在哪里?君父的责任又在哪里?儒家礼的要求是君的道德高于士大夫,士大夫高于百姓,满清时期,弱势者无权利,必须遵守《弟子规》,强势者无责任,可以恣意妄为。君无论怎么做都是仁,臣必须忠,父无论怎么做都是慈,子必须孝,兄无论怎么做都是友,弟必须恭。因此字还是汉字,语还是汉语,经满清阉割,却变成奴学。今天,奴性仍然深入许多人的骨髓,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许多人自己堕落了,做高级狗奴才捞了一些骨头,反而污蔑古人的高尚。许多人不明真相,把满清奴学造的孽算到汉文化头上。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6、《弟子规》其他违反真正儒学之处。
《弟子规》〈出则弟〉云“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这是墨家的理论,实际上行不通,孝是责任也是权利,首先要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对生父的孝那是法定责任,而且你知道他的脾气、秉性、需要,对于生父的错误,你有权以适当手段制止。对诸父的孝非法定责任也就没有权利,而且诸父有自己的子女。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能力有限。悌也一样,诸兄有自己的兄弟。只有在确定却是需要时你才可以起到应急的作用。事当改作敬。
《弟子规》〈亲仁〉云“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仁者是令人畏惧吗?那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是畏惧吗?《弟子规》所说的仁者是胡酋——当时唯一的大圣大仁,动辄文字狱,自然是“人多畏”了,作为最大的奴隶主自然“色不媚”,至于“言不讳”,免了吧。而能亲此大圣大仁,自然无限好, 不亲此大圣大仁,自然无限害。孔子的亲仁是思想上不断向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是身体上向所谓的仁者顶礼膜拜。既然《弟子规》篡改了亲仁的内容,那么仁的内容,仁的要求自然免谈了,如果引申出“正君”则该文字狱了。
《弟子规》〈泛爱众〉云:“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绝非孔子本意,模棱两可、明哲保身的乡原行径,是儒家坚决反对的。嫉恶如仇以身殉道才是儒家提倡的。儒家是固“疾之甚”,甘“祸且作”,因为“疾之甚”,孔子两次被迫流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不是“扬人恶”又是什么?于是第一次流亡。好不容易回到鲁国,做了高官大司寇,却时时刻刻要消三家之权,这不是“疾之甚”又是什么?于是被迫第二次流亡。孔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对恶事不评判不反对,客观上就是成人之恶。而《弟子规》阉割掉了汉文化的嫉恶如仇思想,代之以满清奴学的和光同尘。
《弟子规》〈余力学文〉云:“非圣书,屛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就是说无需逻辑论证,无需事实证明,别人说的一定是错的。鲁迅说,阿拉伯人攻陷山鲁佐德城后,立刻烧毁了那里的图书馆,阿拉伯人的逻辑就是,如果那些书的内容和古兰经相同,则有古兰经在,无需留了,如果和古兰经不同,则是异端,不能留了。《弟子规》的逻辑和中世纪的人一样。这种唯我独尊的行使异端裁判权的行径,只能证明是满清把中国拉回了黑暗的中世纪。需知:真理愈辩愈明,《中庸》上讲得很清楚:“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
***发动***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道德,中国人的道德是在三百多年前被满族人摧毁的,是被康熙系统策划摧毁的。
一个让人心痛的现实是,当代中国的汉民族,讲的不是真正的汉语,我们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是被满族话严重异化的四不像汉语,只有在闽南话和广东话以及江浙方言中上保留着八声俱全的部分传统汉语言;我们写的不是真正的汉字(繁体字);汉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相信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汉服为何物,虽然大家爱看日剧韩剧,但恐怕有些人还不晓得,日本和服和韩服才是最接近汉装的服装,而中国很多汉族人自己,却洋洋自得地穿着满人的旗装,还美其名曰“唐装”,简直是荒唐之极。电视节目当中,清宫剧长盛不衰,《康熙王朝》主题歌吼出的那句“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真正体现了汉民族的悲哀。文华酱缸至此,夫复何言?不管是元代、还是清代,被异族屠杀的汉族百姓总数,都超过了日本侵华战争被杀害的中国人总数,假设日本人真的占领中国,那么100年后我们的子孙是否也要将日本奉为正朔,如果真是这样一个民族,又有何面目存活于世上。
烧吧,烧尽蛮夷的《弟子规》《二十四孝》,让文明之烈火烧尽神州大地异族的蛮夷膻腥!让文明的烈火荡尽一切异族污垢!
熊熊圣火,
焚满烧蒙,
为汉屠胡,
惟光明故,
喜乐悲愁,
皆归尘土,
怜我汉家,
忧患实多,
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
怜我汉家,
忧患实多,
怜我汉家,
忧患实多
我们烧的,不仅是满清弟子规,不仅是蒙古二十四孝,我们烧的,是满清蒙元数百年来嵌植在我们文化深处的阴魂,
熊熊圣火,放大光明,红星高照,更多汉家儿女即将觉醒,与我们一起去战斗。
我们汉族人不需要满族人和蒙古族人来教育怎么孝顺父母!
蒙古朝廷编造出来变态邪恶血腥折腾汉族孩子的《二十四孝》已经揭批过了,下面揭露满清《弟子规》背后的邪灵。
总有一些人认为满族用汉字,用汉文化,拜孔子,就是汉化了,这些都是愚昧无知的低能儿,一条毒蛇蚂蟥,附体在你身上,盘踞在你的脑子里,吸你的血,营养它,吸取你的文化精华,就叫做是与你同化了?满族用汉文化营养它自己,就是它汉化了吗?科技文化这个东西是没有国界没有民族界的。事实上,满族没有一丁点被汉化。汉人被大量满化才是事实。
而且,就文化本身而言,满族都是信藏密喇嘛教的,忠实教徒,你怎么不说满族都被藏化了呢。藏密喇嘛是其国师,蒙元时期也一样,也是藏密喇嘛国师。汉家的道教儒教,边边边啦,不算什么,满蒙统治时期,都是大规模焚烧道教典籍。所以就单文化方面,也是藏化的多,绝没有丝毫汉化。
我必须指出的是,克隆人技术不是现代科学才有的,在萨满教中早就有了,萨满教的生物巫术,几千年前就会克隆人,还会发动鼠疫瘟疫,东北一直就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说大兴安岭里出来人形物体。满族、蒙古族都是克隆出来的克隆人,神不会给克隆人元神,都是邪灵魔鬼上去,就现在的满人蒙古人也一样的,所以,它们根本不把人当人看的,历史上对汉人的那些大屠杀不正在以计划生育的方式重演么,我早讲过克隆人多了,它就会制定法律,禁止人类自然生育,逐步消灭自然人类,这是计划生育的本质。
满族人对汉族文化的态度只不过是犹太人所教导的:“我们必须像一支蔓藤在一颗树木上。我们利用这树去爬,然后,勒死它,在来自它肉体的营养生长成为力量。”在满清统治时期,大量汉族文化被嵌植、被异化、被析构。文化嵌植是异族征服的重要手段。
《弟子规》就是把满清鞑靼奴才文化强行嵌植入中国,极其高明的手法。《弟子规》是满清康熙统治时期的犹太人李毓秀为了帮助满族人统治汉族人写的,当时文字狱,汉人写的书大都被满人焚毁篡改了,但是《弟子规》却被满清官方高调推广。当时满清的宣传论调,满清统治了中国,所以就是君是父,君父君父嘛,我就是你爹,汉人则是臣是子,子则应当孝顺父,你反我就是不孝,不孝就是大逆不道。满人和蒙古人统治时期都是最对汉族提倡孝道的,这是汉族人最极度变态孝顺的时期,同时也是汉族人父母对子女最残忍的时期,一直持续到现代对儿媳妇的残酷欺压就是其后遗症,还认为是应该的。汉唐宋明我们汉人的朝代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现象。
《弟子规》是满清对汉族诛心的手段,是奴隶培养规范。《弟子规》是完全违背孔子的话的,却还打着孔子的旗号说是什么圣人训,其实是拉大旗作虎皮。
《弟子规》里,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弟子规》里讲的是绝对的顺从、听话、奴才,疯狂的强调孝、顺从,把奴化思想从小灌输给孩子们。第一句“弟子规,圣人训”,就是一股高高在上的味道——圣人不是上帝,有何资格用发号施令的态度?弟子规全篇强调的都是,晚辈跟长辈、学生跟老师是不平等的,晚辈要绝对顺从长辈,学生要绝对顺从老师。“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那如果反过来,孩子跟家长提意见,或者同辈之间呢?为何独独是对“父母”必须唯命是从。无形之中,从小给孩子灌输了一种等级思想、一种不管正确与错误,只要是高等级向低等级发号施令,都必须遵守;有异议如果是等级不够也不能表示反对的观点。同时,弟子规也束缚着人的思想。“居有常 业无变”,这完全是无理取闹,居然限定人不要搬家、不要换工作。“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是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一套灌输给孩子们。“非圣书 屏勿视”什么是圣书什么不是,放开眼界才有辨别!
整体来说,弟子规宣扬的是一种高压奴化教育,强调绝对顺从、甚至是遵守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定。文字上来说,读起来根本没什么文学性可言,跟打油诗差不多;宣扬的都是抹杀个性,扼制创新,使学子个个都变成顺民。书要看一样的书,走路要一样的姿势,早晚生活起居都规定死了必须怎么样怎么样,连“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都是圣人训。弟子规教的就是不能当不老实的奴才,要争做好奴才!这样的糟粕之作居然被当做国学经典用以增强国民素质,对孩子们进行所谓国学素质教育,完全是毒害青少年!弟子规这种烂书应该彻底销毁!
满清政府一直担心汉人会推翻其统治,所以才会大行文字狱。一边学习汉文化,一边又对民众灌输奴化思想。这篇《弟子规》也是其时代的产物,同时代的很多书籍,都遭受到了被毁灭,作者被杀害甚至于被灭门、死后还要被挖掘出来鞭尸、挫骨扬灰这样的惨事:庄廷龙的《明史》被毁、吕留良的《明史》被毁、戴明式的《南山集》被毁;乾隆以修《四库全书》为名几乎把中国古书销毁篡改殆尽,吴晗说四库出而古书亡,而《弟子规》却被满清官方大肆宣扬,可见其背景如何。
《弟子规》无论从背景和内容来说,都不是儒家文化,综观《弟子规》全篇,最多的字眼是“须怎样......;勿如何......”,完全是一种教训、甚至命令的语气,而且是一种强制性的记问之学。但是,孔子在《论语》里头怎么讲呢?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很明白,学习一样东西,兴趣和乐趣才是最大的老师和动力;而不是像《弟子规》那样,一上来就告诉孩子、告诉学生,这个必须做,那个不能学!
《弟子规》里讲“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不是赤裸裸地教人善恶不分、虚伪怯懦么?孔老夫子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可不是没脾气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只有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当众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再者,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大概白天上课爱睡觉,老夫子就不高兴了——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篇第五》)这已经不是揭短,而是公开骂人了。但是,这个宰予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孔门十哲之一,是孔子最有智慧的学生,也是唯一敢于当面顶撞老师的学生。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这也是《弟子规》大力鼓吹的)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孔子后来意识到宰予的话有道理,于是批评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像这一类儒家先贤的可贵情怀和活泼故事,在《弟子规》里是见不着的。《弟子规》里所有的东西,就是将儒学断章取义,改头换面,全篇看下来,无非“听话”二字。君要臣死不得不死这种理论是奴才纪晓岚们说的,跟孔子毫无关系,孔子还要正君呢。
自吹自擂什么“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下面看看弟子规都是教些什么垃圾什么邪灵吧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叫你,要立刻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的命令,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教育你,应该恭敬地聆听;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无论对错,都应当顺承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改变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有失做子女的本分;【什么都不能做主,那这家还是我家吗?】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物虽小,也不要私藏;如果私藏,就会让父母伤心;【评:什么样的父母竟然不让自己的孩子有点私人的东西呢?】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不要去做;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孝顺父母才是贤人;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怎么这时候就不讲了呢】
13、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如果父母不高兴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但是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这么奴才呀!】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评:贱种!】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这样伤幼儿身体呀!!!!】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唉,怎么坐着不准伸出腿呢,怎么不许抖动呢,管这么宽呀】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这个说长,那个说短;不关系到自己,就不要管;【冷漠的旁观者,鲁迅笔下的看客】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哎呀,是不是如果我看见强奸了,就也必须想一想,我是不是也有强奸的欲望呢?可是,为什么不是见人恶,既阻止呢?】
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别人在忙,不要去打扰;别人不安,不要去打扰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私下干偷事,切记不要去评说;【嗯,比如现在后满清那个官贪了多少钱呀,背后几个姨太太呀,都不要去评说】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宣说别人好就是行善;别人知道了,就更思勉;【嗯,我说那些贪官好,就是行善了?】
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宣扬别人坏就是行恶;对别人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嗯,记者宣扬那些后满清贪官坏,就是行恶了?】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不是圣书,摒弃不看, 【操你妈的,这就还是你文字狱的接口了】
再继续批:
1、 抬出圣人训是拉大旗作虎皮
《弟子规》开篇道:《弟子规》 , 圣人训。圣人训便如何?“当仁不让于师”更是圣人训。当圣人训与国家法规不一致的时候,冉有就不听圣人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公西赤出差到齐国,冉有为他向孔子请求差旅费,孔子不按规定,只给了很少一点,冉有给了孔子说的100倍。于是孔子说出了他少给的理由:“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公西赤已经很富了,君子应该周济穷人,而不应该增加富人的财富。话有道理,事无道理,不能因为公西赤富有,就不给人家支付差旅费啊,这样岂不是剥夺公西赤的劳动所得吗。后来冉有按孔子的话做了吗,当然没有。
还有宰予更是把圣人训当作耳旁风: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我白天睡大觉,孔子批评一次宰我不改,批评多次宰我还是不改,孔子骂他是垃圾,并说宰我让孔子由听信别人到考察别人。宰我是孔门十哲之一,绝对的好学生。但是,一个人的生物钟是很难改变的。孔子骂过之后宰我还不改怎么办,只好听之任之了。而《弟子规》用圣人训压人,是为了让你放弃思考,放弃追求真理,完全迷信权威。何况之后的许多内容为了胡朝奴役人民的需要违背了圣人训。
圣人是讲道理的,圣人更是宽容的,圣人是知错就改的,圣人是不会神话自己的言论为圣训的,圣人推崇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是在自由竞争中胜出的,圣人更不会把违背圣人训的人定为现型反革命的。
当然孔圣人讲道理,孔圣人宽容,另一个自封的康熙圣人可是没那么好说话的,康熙圣人的圣训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而且即使康熙圣人认为你违背它的圣训,你也会遭文字狱的。
2、 以前为什么没有《弟子规》,以前的弟子都守规矩。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仁义是与生俱来的。孟子又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孟子的仁义礼智是针对华夏弟子来说的,夷狄不包括在内)。只要将他们发扬光大就够了。不但没有《弟子规》也不需要,而且弟子们的职责是 “正君”——监督君王和各级官员的政务。当然一群只有理论而没有权利的儒生,必须做到正己,然后才能正人。所以,以前没有《弟子规》,汉唐勇斗宦官的是这些弟子,宋亡了,数万弟子自杀殉国,明亡了,弟子们鼓舞带动人民英勇抵抗了37年。而有《弟子规》的胡朝呢,几百名新军一声呐喊,武昌城立刻光复,胡朝的狗屎运终于到头了。读《弟子规》的弟子们都咸与维新去了,一个为胡朝殉国的都没有。《弟子规》是让他们做奴隶,根本不是他们的国,干吗要殉呢?
3、 君父规在哪里?为什么在最该产生君父规的时期偏偏产生了《弟子规》?
难道君父天然正确,掌握绝对真理?胡酋们剥夺了本该且始终由民间掌握的道统。康熙自称:“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他自封是圣人在世:“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东华录》卷五十一)。从此满清皇帝成为活着的圣人,传统儒君权之上的道统被其彻底颠覆,满清皇帝在政治上合理合法为所欲为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成为“教主”。皇权在手,真理也就在手,权力就是真理,彻底败坏了儒学思想。胡酋掌握异端裁判权,彻底消灭了学术自由。自然而然地,对政权的社会评价也变成当局的自我认定。满清夺取道统(社会评价体系),自我评价自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正君等于找死。汉政权道统在民,社会评价政权是否合格,满清侵略者时期道统在君,奴隶主评价奴隶是否合格。
按儒家的看法,在君权之上,还应该有“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得道贤人,君主应该恭敬如师,不能以臣子对待。君权并非至高无上。而且圣人训中君的要求,更严格,在圣人看来,弟子的道德规范高于平民,而君的道德规范要高于弟子。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胡酋个个不仁,他们为了做奴隶主,不惜进行几十次大屠杀,比日寇凶残千万倍,终满清一朝始终伴随着大屠杀。胡酋个个不义,冠冕堂皇的表态永不加赋,实则把只值800钱的银子强迫老百姓按2000钱缴税,摊丁入亩还是加税,征厘金更是公然撕破永不加赋的画皮。胡酋个个不正,利用完汉奸吴三桂就背信弃义地撤藩,官员非满不用,汉人能力再强也只能做陪衬。
胡酋动辄自比尧舜禹汤,看看禹的作为和孔子对他的评价:“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看看胡酋怎么做的吧,康熙乾隆两个酒肉酋长,七次巡幸刮尽民脂民膏。先修最大的皇家妓院圆明园,又修游猎娱乐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最后,居然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亡之日,无一尽忠之臣,不亦宜乎。孔子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云“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民不从只好用强权压迫。发现效果不好,就找御用文人帮忙,模糊圣人训,于是,以孔圣训为表,胡酋训为里,阉割汉文化,关键处奴文化的《弟子规》应运而生。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那谁是父母的老师?当然是政府,当时的满清奴隶主集团言必称尧舜,行必为桀纣,各级官员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言传身教是不可能了,因材施教也无从谈起,只好硬性规定,强权压迫。弟子们都不守规矩必须详细规定,弟子们不怀德总要畏刑吧。
一个社会正常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君权越来越小,民权越来越大,对君的要求越来越多,对民的要求越来越少。唐法已经是三权分立,明已经是成型的内阁制,内阁拥有对皇权的否决权。而明朝后期兴起一场广泛的非君运动,按照社会的正常发展,该出现的是《君父规》而非《弟子规》。胡朝重回独裁制,并且连道统也被胡酋夺去。以2500年前的圣人训为基础,关键处又向后倒退了几百年的《弟子规》,充分暴露了满清把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倒退了3000年的事实。
4、 《弟子规》是满清在诛心,是奴隶培养规范。
之前的弟子志在家国天下,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弟子们的志向,或成为舆论监督的中心,随时随地评判政府的行为。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胡朝的弟子,必须唯唯诺诺。甘心做奴才。一个哭庙案就让才子金圣叹人头落地,居然有30人以上集会处死的胡律。
《弟子规》〈入则孝〉云:“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对照一下刘备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弟子规》却要求是除非请示汇报并得到批准,否则什么都不能做。典型的培养奴才。连宠物都要自主权,何况是人。儿童精力过旺,儿童求知欲特强,磕磕碰碰,摔摔打打难免,那是儿童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儿童是在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的,不许儿童犯错误等于不许儿童成长。形不成独立的世界观和独立的人格,这正是满清所需要的,你们都有独立的是非观,都要责任权利相称,满清的奴隶主岂不做到头了?
《弟子规》〈入则孝〉云:“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儒学的孝是父慈子孝——权利责任的统一,而无论爱我或憎我,我都要孝,典型的奴孝。比如舜的父亲瞽叟,就希望舜死,而且要死于类意外,以便自己不承担责任,看到舜不死,就制造类意外,舜应该满足瞽叟的愿望把自己去除掉吗?
《弟子规》〈入则孝〉又云:“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理直气平可以,理直气弱何意?难道父母的过错就不是过错?或者我们提意见是更大的过错?在家父母永远是对的,即使父母错了,子女也不该发现,发现了也不该指出,万不得已指出,也要先察言观色,因为指出父母过错的行为本身是更大的过错。所以要“挞无怨”。孟子曰:当怨无怨是不孝。只有已经漠不关心,视为路人了,才会不怨。而且,连舜都要怨,不但怨,而且在空旷处呼天抢地。面对知错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殴打你的家长,你会无怨吗!在家挞无怨,出外则文字狱无怨,被奴役无怨,背黑锅无怨,甚至冤死无怨了。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难道父母就可以死不认错吗?在家父母永远是对的,在外强权永远是对的,就可以伺候主子了。于是汉文化的人格独立被奴颜婢膝取代了。
《弟子规》〈谨〉都是晚睡早起洗脸漱口衣冠整洁不挑食不饮酒等等等等,总之是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这绝不是孔子的瑾,“小不忍则乱大谋”;“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才是孔子的瑾。品格的培养才最重要,细节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舍本逐末,甚至别有用心。培育志向小之人。怎可让奴才胸怀家国天下?奴才只能鼠目寸光、自私残忍、唯利是图。
孔子的基本理论还有用,岂可死板僵化,一成不变?如2500年前为什么反对箕踞?因为当时的衣着有缺陷,箕踞——尤其是夏天——可能隐私暴露。孟子突然进入妻子的房间,因见妻子正在地上箕踞而坐差点就把妻子修了。至于后来,衣着发展了,箕踞除了占地方,可能会绊倒路过的人外,已经没有其他不好之处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还有柳宗元也箕踞,不但箕踞,而且还写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箕踞已经是潇洒自如,无拘无束的代表,《弟子规》〈谨〉云勿箕踞,这是食古不化。
《弟子规》〈泛爱众〉云:“恩欲报 怨欲忘。”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为了胡酋的培养奴才的需要,公然违背圣人训。
5、 满清割裂权利与责任,篡改忠、孝的内容。
儒学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权利责任是统一的,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君的样子,臣才会像臣的样子,)”。“政者正也,子率为正,熟敢不正?”“子欲善而民善矣”。管仲曰“上服度则六亲固”。“仓廪实而知礼节”。朱熹曰“存天理,灭人欲”。等等,君的权力大,责任大,道德约束更要严格,法律限制更要严厉。满清则是强权无限权力零责任,奴隶无限责任零权力。胡酋康熙最离奇的一起文字狱落到农民陈四头上:陈四因为荒年带着全家逃荒,被康熙以“污蔑大好形势罪”处死。胡酋无限权力,胡酋说形势一片大好就是一片大好,老百姓零权力,连逃荒的权利都没有。
儒学的忠是忠于执事。忠于国家,孟子说过,即使舜的父亲瞽叟杀人,舜的臣子也该照抓不误。满清的忠是只允许忠于主子。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还是奴学。
儒学的孝是“敬”,不与尊长直接对抗,但可以非暴力不合作,胡酋的孝是“顺”,而且是绝对的。像舜那样不但不死,而且不告而娶,简直罪该万死了。《孝经》中曾参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回答说:“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是出于爱心,责任心,道德良心,而不是为了利益或政府的表奖,更不能像缴税一样视为负担,在外界压力下不得不然。
孝有三重境界:1“赡养”,让家人生活愉快是我的责任,也是你自信心和愉悦感的来源,更是你人生目标之一。对不同的家庭成员,爱的方式不同。对父母的爱是“敬”;
2 “抚养”,出于报答养育之恩的心态;
3“蓄养”或称“豢养”,迫于道德或者法律的压力,也做到了让父母衣食无忧,内心却视之为负担,巴不得盼他早点死。
这一点,论语里面也曾探讨过:“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今天人们认为的孝,认为能够蓄养老人就可以了,但是,连小猫小狗等宠物和牛马等牲畜人们都可以养好它们,如果在蓄养的过程中,我们做子女的不能心存敬意,和豢养宠物、牲畜又有什么分别呢?)《论语.为政第二》
好人孝为本能,不需要《弟子规》,子女不会差,坏人再讲《弟子规》,能得到蓄养就不错了。
翻遍《弟子规》,通篇除了必须就是不许,弟子的权利在哪里?君父的责任又在哪里?儒家礼的要求是君的道德高于士大夫,士大夫高于百姓,满清时期,弱势者无权利,必须遵守《弟子规》,强势者无责任,可以恣意妄为。君无论怎么做都是仁,臣必须忠,父无论怎么做都是慈,子必须孝,兄无论怎么做都是友,弟必须恭。因此字还是汉字,语还是汉语,经满清阉割,却变成奴学。今天,奴性仍然深入许多人的骨髓,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许多人自己堕落了,做高级狗奴才捞了一些骨头,反而污蔑古人的高尚。许多人不明真相,把满清奴学造的孽算到汉文化头上。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6、《弟子规》其他违反真正儒学之处。
《弟子规》〈出则弟〉云“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这是墨家的理论,实际上行不通,孝是责任也是权利,首先要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对生父的孝那是法定责任,而且你知道他的脾气、秉性、需要,对于生父的错误,你有权以适当手段制止。对诸父的孝非法定责任也就没有权利,而且诸父有自己的子女。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能力有限。悌也一样,诸兄有自己的兄弟。只有在确定却是需要时你才可以起到应急的作用。事当改作敬。
《弟子规》〈亲仁〉云“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仁者是令人畏惧吗?那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是畏惧吗?《弟子规》所说的仁者是胡酋——当时唯一的大圣大仁,动辄文字狱,自然是“人多畏”了,作为最大的奴隶主自然“色不媚”,至于“言不讳”,免了吧。而能亲此大圣大仁,自然无限好, 不亲此大圣大仁,自然无限害。孔子的亲仁是思想上不断向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是身体上向所谓的仁者顶礼膜拜。既然《弟子规》篡改了亲仁的内容,那么仁的内容,仁的要求自然免谈了,如果引申出“正君”则该文字狱了。
《弟子规》〈泛爱众〉云:“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绝非孔子本意,模棱两可、明哲保身的乡原行径,是儒家坚决反对的。嫉恶如仇以身殉道才是儒家提倡的。儒家是固“疾之甚”,甘“祸且作”,因为“疾之甚”,孔子两次被迫流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不是“扬人恶”又是什么?于是第一次流亡。好不容易回到鲁国,做了高官大司寇,却时时刻刻要消三家之权,这不是“疾之甚”又是什么?于是被迫第二次流亡。孔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对恶事不评判不反对,客观上就是成人之恶。而《弟子规》阉割掉了汉文化的嫉恶如仇思想,代之以满清奴学的和光同尘。
《弟子规》〈余力学文〉云:“非圣书,屛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就是说无需逻辑论证,无需事实证明,别人说的一定是错的。鲁迅说,阿拉伯人攻陷山鲁佐德城后,立刻烧毁了那里的图书馆,阿拉伯人的逻辑就是,如果那些书的内容和古兰经相同,则有古兰经在,无需留了,如果和古兰经不同,则是异端,不能留了。《弟子规》的逻辑和中世纪的人一样。这种唯我独尊的行使异端裁判权的行径,只能证明是满清把中国拉回了黑暗的中世纪。需知:真理愈辩愈明,《中庸》上讲得很清楚:“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
***发动***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道德,中国人的道德是在三百多年前被满族人摧毁的,是被康熙系统策划摧毁的。
一个让人心痛的现实是,当代中国的汉民族,讲的不是真正的汉语,我们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是被满族话严重异化的四不像汉语,只有在闽南话和广东话以及江浙方言中上保留着八声俱全的部分传统汉语言;我们写的不是真正的汉字(繁体字);汉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相信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汉服为何物,虽然大家爱看日剧韩剧,但恐怕有些人还不晓得,日本和服和韩服才是最接近汉装的服装,而中国很多汉族人自己,却洋洋自得地穿着满人的旗装,还美其名曰“唐装”,简直是荒唐之极。电视节目当中,清宫剧长盛不衰,《康熙王朝》主题歌吼出的那句“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真正体现了汉民族的悲哀。文华酱缸至此,夫复何言?不管是元代、还是清代,被异族屠杀的汉族百姓总数,都超过了日本侵华战争被杀害的中国人总数,假设日本人真的占领中国,那么100年后我们的子孙是否也要将日本奉为正朔,如果真是这样一个民族,又有何面目存活于世上。
烧吧,烧尽蛮夷的《弟子规》《二十四孝》,让文明之烈火烧尽神州大地异族的蛮夷膻腥!让文明的烈火荡尽一切异族污垢!
熊熊圣火,
焚满烧蒙,
为汉屠胡,
惟光明故,
喜乐悲愁,
皆归尘土,
怜我汉家,
忧患实多,
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
怜我汉家,
忧患实多,
怜我汉家,
忧患实多
我们烧的,不仅是满清弟子规,不仅是蒙古二十四孝,我们烧的,是满清蒙元数百年来嵌植在我们文化深处的阴魂,
熊熊圣火,放大光明,红星高照,更多汉家儿女即将觉醒,与我们一起去战斗。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